近年来,柞水县紧紧围绕“建设小城镇、发展现代农业和避灾扶贫搬迁”三位一体思路,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自愿、规划先行、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狠抓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移民搬迁工作已基本迈入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的轨道。
一是夯实责任,狠抓工作推进。把移民搬迁工作列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内容,建立领导小组定期联席会议和现场办公制度,同时建立领导和部门牵头包抓机制,形成了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共同推进移民搬迁工作的整体合力。并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督办事项,出台了陕南移民搬迁资金筹措、考核验收、奖惩等办法,采取旬检查、月通报、季考核、年总评等方式进行目标责任考核,推动工作顺利实施。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安置。结合县情实际,在集中安置点选址、房屋风格设计上,始终按照“三高三避五靠近”要求,认真评估、合理选址、特色设计。在安置搬迁对象时,坚持“三为主”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没有一技之长的群众就近在中心村安置,让其继续以耕种为业;对一些有手艺、会经商的群众,引导他们进入集镇安置;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适应能力较强的群众,引导其到县城安置。做到了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方便群众、有利发展。
三是筹措资金,落实配套政策。把移民搬迁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年度搬迁计划和资金配套比例,足额配套建房补助资金。把移民搬迁安置与工赈移民、危房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民进城落户项目相结合,解决建房资金不足难题。坚持财力集中使用,全面整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重点村建设、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资金,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保证移民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四是规范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出台了《柞水县陕南移民搬迁项目管理办法》,在项目手续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项目立项审批和备案程序。在工程建设管理上,认真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达到相关标准。制定了《柞水县移民搬迁安置资金管理办法》,对移民资金实行专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拨付实行“三长会签”制,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五是拓宽渠道,促进农户增收。制定了全民创业优惠政策,扶持搬迁户通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运输等三产服务业增加收入。依托安置点周边厂矿和企业,就近就地转移搬迁群众。围绕当地主导产业,鼓励引导搬迁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及加工业,做到“搬家不搬业”。支持搬迁户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分享增值收益,建立承包地和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拓宽增收渠道,解决了后续生存发展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