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于2001年被列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6个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重点村。通过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产业配置、农民技术培训等措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980元提高到2011年的4320元,增长3340元。
“十一五”期间,省、市、县共有38名处级以上领导、44名科级领导、18名一般干部、149个部门(单位)和企业在我县开展包村扶贫工作,共捐赠扶贫物资2439万元。共投入5.7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0多个,新建人畜饮水工程89处,铺设人饮管道192公里、建蓄水池63座,修建校舍8间,救助贫困学生495人次,新修乡村公路296.3公里、建桥涵19座,农电线路改造104公里,安装有线电视598户,安装电话1119户,发展中药材9560亩,组织拉劳务输出5.2万人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109场次,受训群众达27090人次,引进项目52个、技术30项,社会扶贫已成为我县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为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省上安排了5家单位包扶全县5个贫困村,市上安排了14家单位包扶14个村,千企千村扶助行动25家,包扶25个贫困村,其中省级包扶企业8家,县级包扶企业17家,县级105个单位到包扶村开展帮扶工作,省、市、县有38名领导开展包村扶贫工作,全县有3000名党员干部开展结对帮扶3000户贫困户活动,累计投入资金总计7244.8万元,新修乡村公路9公里,建桥涵3座,农电改造4公里,新、复修自来水工程3处,铺设人饮管道1.2万米,扶持烤烟种植310亩,发展中药草(含五味子改造)2100亩,捐赠电脑、打印机32台,资助贫困大学生78人,捐赠课桌凳170套,开展农民科技培训89期,受训群众10680人次,发放科普书籍、宣传画册1.2万册,组织劳务输出4470人次,新建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园2980亩,慰问贫、特困1493户。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共解决温饱人口3594人,实现脱贫人口41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