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目标,聚焦“六个精准”和“八个一批”要求,以产业脱贫为着力点,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呈现出十大亮点。
一是脱贫绩效位居省市前列。2017年度,柞水县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第一,并代表陕西顺利通过国家巡查,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县”,受到通报表彰。
二是柞水木耳唱响全国。柞水县脱贫主导产业木耳,成为陕西首个纳入“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的特色产品,2018年6月,在央视8个频道推介,7月由《农民日报》刊发《柞水木耳进阶之路》,并拍摄视频,在网络和手机客户端宣传推介,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三是柞水扶贫首次接受中外媒体采访。2018年元月,柞水作为国新办邀请的全国3个贫困县之一参加中外媒体记者见面会,县委书记陈璇介绍了脱贫攻坚工作。
四是扶志“六大行动”经验在全国交流。柞水针对部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和“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依赖思想,探索开展扶志“六大行动”培育“六型农民”的扶贫扶志扶智扶德主题行动。即开展“教育引导”行动,培育“自强励志型”农民;开展“规范约束”行动,培育“诚实守信型”农民;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文明有礼型”农民;开展“文明创评”行动,培育“崇德厚朴型”农民;开展“公益救助”行动,培育“互助友爱型”农民;开展“司法保障”行动,培育“遵纪守法型”农民。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加快了全县脱贫攻坚步伐。2018年5月,此经验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深度贫困地区激发内生动力研讨会上面向全国交流。
五是旅游“四联”扶贫模式被中省推广。探索形成了“坚持全域联动,增强脱贫动力;坚持产业联接,提升帮扶准度;坚持景区联带,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入股联营、共享发展红利”的全域旅游“四联”扶贫模式,在国新办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交流,并先后在《陕西日报》刊登推广,陕西电视台专题采访播出。
六是科技扶贫创新做法引起社会反响。柞水县紧抓科技部定点帮扶机遇,探索出“三联三帮三带”科技扶贫新模式,即科研院所联系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技术创新,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三区人才联系产业合作社,帮助产业发展壮大,带动一批贫困户造血功能增强;科技特派员联系产业大户,帮助提升科学管理,带动一批贫困户转化为产业大户。先后被中省市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10月14日,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同志在柞水县主持召开定点扶贫座谈会,对此高度肯定。
七是就业扶贫经验被全省借鉴。探索出以“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建岗位开发激励机制,带动贫困户就地就业;建产业扶贫园区,带动贫困户转移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建三带”就业扶贫新模式,在全市就业扶贫现场会及全省就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上均作了经验交流,受到各方肯定,在全省推广。
八是木耳小镇美名远扬。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西川村,整村发展木耳产业,成功由一个深度贫困村华丽变身为木耳特色小镇,申报了国家3A级景区,游客络绎不绝。在2017年度全市重大项目观摩会中荣获全市第一,在2018年度全国两会上获郑光照市长重点推介。
九是商洛首个院士工作站在柞水建立。柞水县政府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达成合作协议,在柞水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李玉院士是我国食用菌研究方面的泰斗,将为柞水木耳产业提供最为坚强的技术支撑。
十是盘龙公司荣获全国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2018年10月16日,柞水县上市企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称号,受到表彰奖励,是商洛市唯一获得殊荣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