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名村组干部因擅自收取群众征地拆迁建房押金被处理并在媒体曝光,1名镇干部因套取民政救灾、救济资金数额巨大被开除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一长串的成绩单,显示的是柞水县纪委监察局在查处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上的显著成效。针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柞水县纪委坚持挺纪在前,立足主责主业,不断细化措施、注重实效,打出一套套“组合拳”,剑指侵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使一批农村基层违纪分子得到了严惩,真正让“不敢腐”成为常态。
打出思想认识拳。从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入手,把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镇办部门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落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内容,县纪委与全县9个镇办纪委、45个部门纪检组签订定了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目标责任书,做到与落实“两个责任”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多次组织召开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推进会,邀请省市专家和县纪委业务骨干,围绕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纪检监察干部和镇办部门党委党组书记进行培训,不断统一思想、强化认识,确保各级各部门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
打出教育监督拳。充分运用“柞水清涟”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互联网+”新模式,加强县纪委“乾佑清风”网站建设,在县电视台开设了“两个责任”大家谈、作风建设在行动等电视栏目,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党章、党纪党规,切实提升党员干部防范和抵制腐败的能力,避免形成“破窗效应”。建立了联合巡察长效工作机制,组建了6个联合巡察工作组,重点围绕农村(社区)和基层执法、监管、公共服务等窗口行业或领域不间断开展联合巡察,今年已开展联合巡察26次,发现线索42件。聘请81个村(居)民监督委员会主任为监督员,推行了党员干部作风纪律监督卡制度,印制党员干部作风纪律监督卡10万余张,畅通了信访举报渠道,加强了网络舆情收集,推行了实名举报奖励、实名举报四个节点告知等制度,使群众监督积极性得到了提高,群众监督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打出执纪问责拳。把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贯穿监督执纪问责始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针对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共约谈有关单位负责人156人次、诫勉谈话76人,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对线索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态度,加强组织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不查清楚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进一步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充分发挥3个镇办办案协作区和1个县直部门案件查办协作区作用,做到快查快处快通报,不断加大对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案件查处力度。今年以来,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28件,党政纪处分30人,移送司法机关1件1人,通报曝光11件11人。同时,严格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进一步强化问责,围绕发生责任落实不到位、发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对镇办部门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开展问责追责1个单位2人,持续释放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保障了群众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