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县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强化环境保护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持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全面实施五大环保工程。统筹抓好污染治理、总量减排、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项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助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
实施环境安全工程,确保社会稳定。首先是严把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坚决不批不上,实现污染源头控制。其次是盯紧关键点。加大重点污染源企业和污水处理厂的监控力度,确保安全运行。定期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监测、评估、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全县饮用水源安全。再次是守住防护线。在开展好环境保护大检查,加大隐患排查整治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环境安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有针对地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不断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维护全县环境安全。
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按照“点、线、面”分类实施方法,统筹推进大气环境治理。“点”即:重点治理工业污染源。实施工业企业脱硫和除尘设施改造。县城每小时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淘汰60%,镇淘汰40%。所有工业企业有组织排放源达标排放;“线”即:重点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加大老旧机动车淘汰力度,2005年底前注册的营运黄标车全部淘汰;“面”即:重点做好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建筑扬尘、餐饮业油烟治理等治污工作。同时,加强大气监测,强化动态管理,及时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提高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实施“清水”工程,提升水体质量。一方面,抓好丹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县污水处理提标改造、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步推进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增强污水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开展水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强化乾佑河、金钱河等支流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饮用水源地的监管。加大保护区内各类污染源的监管,杜绝新建各类排污口。抓好全县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全县8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成固废和废水处理设施。
实施生态创建工程,发展绿色农业。结合各镇村实际,因地制宜,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绿色农业发展。环保部门以做好空气、水质、土壤监测等工作为重点,全力打造“有机米、健康豆、精品肉、生态鱼”品牌,力争2017年完成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证,使柞水绿色农业初具规模。
实施文明创建工程,营造良好氛围。柞水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功能区,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提高水准。积极开展省市级生态文明镇、村创建,开展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创建,不断提高全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大新环保法宣传力度,结合“世界环境日”等节日,自5月20日起,开展学习贯彻新《环保法》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农村的集中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新《环保法》,力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全社会保护环境、珍爱生态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