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以健全体制机制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水平,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
一是强化领导,推动体制改革。成立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柞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13个镇设立11个副科级食品药品监管站,核定编制35名,对不符合设站条件的柴庄、丰北河镇,各配备1名兼职领导和1名专职食品药品监管人员。设立副科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为县食品药品监察大队新增3个编制,明确了全县122个村(社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完善了县、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二是创新机制,加强镇站建设。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落实122个村(社区)村级信息员工作报酬14.4万元,11个镇监管站办公用房已全部配置到位,投资30万元为镇站购置桌椅、电脑、传真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等办公设备225台件,县快检中心和各镇食品药品监管站快检室已列入2015年重点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三定方案》,制定《柞水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站制度汇编》,明确县、镇、村三级事权及工作职责。先后选派各站站长及业务骨干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10余次,对新进人员进行集中培训3期103人次,并通过全市行政执法资格考试。
三是科学履职,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食品源头治理,检查种养殖基地653户次,实施动物产地检疫39859头,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一体化认证40万亩,绿色农产品基地面积5000亩;开展基地和市场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3497个样品,加强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严禁注水肉、病害肉等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屠宰检疫生猪2583头,市场抽检猪肉903头,开展"瘦肉精"检测47批次,抽检水产品14个。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治理,检查食品生产企业16家、小作坊55家,对存在问题的8家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加强食品流通领域治理,共检查食品经营户710户次、集贸市场6个,下发行政指导和责令改正文书52份,取缔无照经营7户,开展食品快速检测11批次。加强食品消费环节治理,出动执法人员2612人次,共检查餐饮单位243家,其中学校食堂87家、农家乐58家、小吃店64家,立案查处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食品案件1起,对存在问题的32家餐饮单位下发监督意见书并限期整改。
四是部门联动,形成强大合力。县农业、水务部门大力加强农产品、水产品安全监管,推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农产品的产地、投入品为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三品一标”、农兽渔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专项整治;县教体局、工商局积极组织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对学校食堂及校园周边食品安全隐患开展排查,检查学校食堂68家、校园周边食品店小餐饮店270家,取缔食品摊贩、饮食小摊点32个;对群众关心的豆芽、鲜面条等热点品种进行抽检,对2起抽样不合格的黄豆芽和绿豆芽公安部门积极立案处理,有效地震慑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返回 食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