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根据上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安排部署,按照“四个问题”、“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坚持“支部引领发展、协会引领产业、能人引领脱贫”的思路,认真推行“1+4+X”的脱贫发展模式(即:支部+产业协会、支部+能人引领、支部+技能培训、支部+农村电商,X包括脱贫攻坚、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利民惠农政策落实、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具体工作),分类指导、因户施策,动员一切力量、排除一切困难,全力以赴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1、突出产业发展,立志“改穷业”。一是支部+产业协会。村支部要继续将“中药材种植、地膜洋芋、大樱桃种植、经济林科管”作为推动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切实加强对产业协会的组织领导。依托杜博专业种植合作社、久安种养业合作社、志兴专业种植合作社,采取流转耕地和土地托管等形式,吸纳有能力、有条件的贫困户为社员积极发展种植业。打造175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发展黄精100亩、金花葵500亩、柴胡300亩、黄姜600亩、白芨100亩、猪苓100亩、油用牡丹50亩);在原有300亩地膜洋芋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规模,再发展700亩,打造1000地膜洋芋种植基地,间作套种玉米、白菜1000亩,实现多重收益;在夜珠沟1300亩核桃良种建园的基础上,发展林下土鸡散养、林下药材种植等,突出立体种植效应;实施提质增效工程,加强100亩大樱桃建园的管护,确保早日见效;在全村进行核桃、板栗科管各1000亩。二是支部+能人引领。在村支部的引导下,积极实施能人带动效应,支部61名党员,要求有带富能力的每人包扶2-3户贫困户,实现户户有人包扶,切实将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人,做好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和树立信心的贴心人。鼓励外出能人回村创业,吸引外村的能人来村兴业,动员在村能人带动脱贫,通过能人带动、示范引领、雇工用工、技术指导、资金扶持、信息帮扶等措施,让全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都加入到脱贫攻坚的队伍中来,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资源和力量,切实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三是支部+农村电商。村支部按照发展“绿色农业、立体农业、现代农业”的理念,全力打造“特色优质、绿色生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将有规模的脱毒地膜洋芋、林下散养土鸡、大樱桃等农副产品注册商标,支持构建2-3个农村电商平台,将本村产出的中药材、农副产品等推销出去,实现网络销售,用“特色、优质、绿色”吸引各地客商前来购买。同时,充分发挥樱桃园和金花葵种植的面积优势,利用电商平台对樱桃现场采摘和花期观光旅游进行宣传推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贫困户加入服务行业,实现脱贫致富。
2、实施移民搬迁,切实“拔穷根”。对居住偏远、环境恶劣、不适于生存发展的贫困户和特困户,要切实摸清底子,积极动员他们实施移民搬迁,做到应搬尽搬。同时,村“三委会”要在政策范围内对移民搬迁贫困户和特困户的生活上给予照顾、生产上给予帮助、发展上给予扶持,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的。
3、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换穷貌”。充分发挥肖台村生态资源优势,在全村空闲林地发展经济林补植和科管,鼓励周边贫困户参与到管护工作中,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护林员。结合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严格按照“空间优化形态美、功能配套村容美、兴业民富生活美、生态优良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总体要求,将“十个一”的文明村创建纳入建设内容,通过整治村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助推产业发展、营造文明乡风,全面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不断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下大气力把肖台村建成“田园美、产业强、生活好”的特色美丽乡村。
4、发展教育脱贫,做到“扶穷志”。一是支部+技能培训。村支部将紧紧围绕本村主导产业发展,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和技术人才面对面培训、宣讲政策、法规、制度等措施和手段,采取“进村入社、联户结对、田间办公、赴外培训”等方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向贫困群众传授致富政策、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全面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确保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二是实施扶贫先扶志策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引导外出成功人士回村投资兴业,积极鼓励贫困群众在家利用现有资源就地实干创业,真正做到示范引领脱贫、创业带动就业。另外,就是坚持扶贫和扶志相结合、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相结合的原则,转变贫困群众思想观念,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强化扶贫对象自我“造血”意识,激发贫困群众靠自主创业、自主创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教育引导所有在册贫困户不等不靠,充分发挥自身能动力,依靠自己努力摆脱贫困面貌。三是加大教育扶持力度。认真进行排查摸底,对建档立卡中因家庭困难致子女难以完成学业的贫困人口,按照上级相关政策,不折不扣地支持其完成从学前到大学学龄的学业教育,从根本上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际遗传。
5.强化民生保障,落实“兜穷底”。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利用一切政策性的民生保障政策来兜底,依法按程序及时申报残疾人、贫困老年人、高龄老人和五保户生活补贴;组建志愿者队伍和互助队伍,最大限度的对孤儿、残疾、五保、低保和留守人员开展关爱行动,确保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和幸福指数;进一步夯实最低生活保障核查把关责任,把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衔接起来,实现“两线合一”,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众要全部纳入“低保”、“五保”供养范围,绝不能优亲厚友,更不能让个别“懒汉”钻了政策的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