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以来,杏坪镇党员干部进农家门、听农家话、知农家事、交农家友、解农家愁,集中解决政策“走在路上”、服务“停在嘴上”、实惠没有“落在群众身上”的“末梢堵塞”问题,三个转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一是由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转变。长期以来,基层干部总是觉得工作环境差,待遇低,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守摊子过日子,养成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风,导致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公信力,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镇对懒散风、衙门风出重拳,积极推行为民代办服务制度,领导干部带头下乡访民情、察民意,变“管理者”为“服务者”,真正做到服务群众不空、不虚。
二是由被动者向下访者转变。为了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该镇开展党员干部下访活动,变被动接访为主动下访,做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拉手谈心,拉近与群众距离,听民声、察民情,分民扰打开干群心锁,让矛盾在萌芽状态下得到解决,确保社会稳定和谐。
三是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针对“输血”式帮扶状况不佳,该镇紧抓扶贫、创业、技术培训,打破“输血”式帮扶的惯性思维,开展精准扶贫,科级领导包两户、一般干部包一户,上门主动帮群众出点子、找路子,针对贫困户家庭实际情况,量身定制适合贫困家庭长远发展的规划,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解方思想,变“输血”为“造血”,有效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