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瓦房口镇严格按照“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的总体要求,围绕“一三三”工作法,有力推动双包双促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深化一个认识。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进一步统一镇村两级干部的思想认识,才能推动工作的快速开展。该镇通过召开各类会议,印发宣传品等形式,进一步深化了镇村两级的干部的思想认识,使广大的干群认识到开展“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也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生产促贫困户脱贫,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的现实需求,抓“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就是抓环境整治、改变村容村貌,抓产业发展、促农民增收,抓帮扶措施、锻炼干部队伍,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做实三项工作。为了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该镇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基础上,结合贫困人口识别和“五类人”的调查摸底工作,进一步吃透镇情、村情、民情,真正做到了因户、因人分别施法,有力的促进了工作开展。
一是根据每名群众的受教育程度、认知能力、劳动能力、劳动技能的不同,将“贫困人口分为四类”:即五保低保类人、残障人、明白人、能人。针对不同的人员类别采取不同的帮扶方式,将五保低保类人、残障人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对象,实行政策兜底,给予生活救助帮扶,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于明白人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帮扶,鼓励其创业;对于村上的能人鼓励其通过发展合作社、协会、创办企业等方式,大力发展畜牧养殖、特色种植、特色经济等产业,带领贫困户脱贫。
二是根据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不同,参照一定的标准,将全镇3860户“农户分为四型”,既“贫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其中的贫困型家庭是工作的重点,将这些家庭统一纳入村上的产业协会或者村级带富小组,最终实现户户都有一项产业,人人都能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使得贫困户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达到脱贫目的。
三是根据各村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在贫困农户帮扶措施上实行“策分四法”,既支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示范,双业促动。“支部引领”就是充分发挥各支部产业示范基地的作用,引领群众发展产业、促贫困户增加收入。目前全镇已经建成以畜牧养殖、特色种植和林果业为主的产业示范基地9个,带动全镇发展畜牧业养殖大户68户,发展中药材和花卉种植3400亩,核桃板栗标准化建园5600亩。“企业带动”,就是以卉丰公司、明月公司、惠仁农业等三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吸纳困难群众家在门口从事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镇已建成省级扶贫农业产业园1个,县级农业产业园3个,标准化养殖厂8家,解决就业280人,有力的促进了贫困户增收。“能人示范”,就是筛选致富能手,培育产业大户。目前全镇已经组建了药材种植、林果栽植、生猪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示范小组18个,通过“1+1”“1+N”模式,吸纳贫困户成员132名,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等帮扶方式帮助贫困户选准致富项目。在示范小组的带领下,全镇今年新建成生猪养殖合作社3个,药材种植基地3个,标准化养羊厂5个;“双业促动”就是要通过群众创业,解决就业来促进贫困户脱贫。近年来该镇通过优化发展环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鼓励农民群众自主创业,兴办企业、合作社、产业基地,以创业促就业,解决全镇1200名剩余劳动力就业,拓展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实现三个转变。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和工作的开展,该镇“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实现三个转变,即“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由包村为主向包户为主转变;“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心由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向产业开发,促贫困户增收转变;“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的方式由大水漫灌型向精准滴灌型转变,从而最终实现村、户、人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最终达到贫困户全部脱贫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