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净整洁的水泥街道、豪华漂亮的红瓦小洋楼、芬芳吐艳的门前花坛、新颖独特的休闲长廊,家家户户房顶的太阳能和村部墙壁上大红标语分外鲜亮……在红岩寺镇本地湾村,处处都能够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这里带来的变化。 本地湾村新农村建设走过了整整三年 ,留下了一串坚实的足迹。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村产业发展迅猛,农民人均纯收入成倍增番,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每一天都有新的进步,每一月都有新的变化,每一年都实现了新的跨越。对此,农民们感受最为真切 。
李乾平是本地湾村三组(谷子沟)村民,以前在外地打工,去年回到本村居住,让他感受最大的变化就是村里的路好走了。现在水泥路修好了,院子硬化了,也有路灯了,出来进去都很方便。
2012年,本地湾村按照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首先从村容村貌环境整治着手,共投入整治资金近60万元,转运填埋生活及建筑垃圾1万余方,拆除废弃猪圈和各种违章建筑50余处,铺设通组水泥、砂石道路8公里,整平村庄入户道路12公里,清淤疏通村庄内外沟塘5余处,粉刷村庄墙体近18000平方米,安装各种路灯近30余盏,建设水冲公厕3座,安装体育健身器材15套,栽植各类花木近万株。
本地湾村支部书记张贻选说,村庄环境整治只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通过整治让群众切实感受了变化,群众出行方便了,心情也顺了,其他工作也就好做了。在做好村庄环境整治的同时,下一步本地湾正在积极开展小高层集中筹建和其他基础性工作。
本地湾村,是红岩寺镇2011年以来三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一,目前各项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已分年度实施三期移民安置工程,共建成农家小楼160幢,村民搬入新居达160户,630人。正在实施的四期工程共设计居民楼三栋七层,总建筑面积10290平方米,竣工后可入住村民98户。
现在处处是水泥路,门前就是花园,还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家里通了互联网和数字电视,晚上还有路灯和跳舞的地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比城里安逸得多。村民熊世成老汉说起现在的居住环境,赞不绝口。
作为市认定的经济薄弱村,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积极开展人口集中居住工作,2011至2012年,本地湾村建设集中安置点两处,共集中安置群众160户630人 ,铺设道路24000平方米,架设路灯2千米,区内绿化和道路绿化率百分之四十以上,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美化村内环境,同时该村还计划3年内实现全村全部集中居住。村民就海峰说:现在村里变化非常大,有幼儿园,有医院,门口还有工厂,很多村民都在工厂打工了。
另据了解,红岩寺镇将按照规划先行,打造载体,政策引导,聚集资源,示范引领的整体思路,坚持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统筹载体建设为保障,以优化产业发展为支撑,创新体制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促进农村人口有序向镇区、规划布点村庄规模集聚,构建功能布局完善、人口规模适度、经济发展均衡、辐射带动能力强劲的现代化新型城镇体系。说到现在新农村的变化,张大爷可是打开了话匣子,说不仅自家的生活变好了,村里很多人都住上了新房,开上了小轿车,而且整个村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农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1620元跨越到2012年的6480元,在全镇率先实现五年翻三番三的战略目标,村级位次从2008年科学发展,升级晋档四类村升至2011年的二类村。
如今的本地湾新农村风光宜人、生活便捷,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积极向上。五年的新农村建设镇村干部流动着辛勤的汗水,也书写着辉煌的篇章!
村民感言: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如今放下了锄、镐,华丽转身,完美蜕变,高科技的引入,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态涵养与农村产业经济的和谐发展,都让乡村成为了一个质朴而又灵动的地方,而新农村也正演绎着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