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县编办立足工作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打好“优化机构设置”、“一线重点倾斜”、“引进源头活水”等一系列组合拳,用活用好编制政策,为全县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机构编制保证。
一是优化机构设置,凝聚扶贫工作合力。为了进一步明确县扶贫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领导地位,适应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将县扶贫局单位性质由“县政府直属事业机构”调整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将“柞水县脱贫攻坚信息服务中心”更名为“柞水县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强化扶贫信息统计监测,建设脱贫攻坚“大数据”;将县移民办的隶属关系由县扶贫局调整到县国土局管理,整合移民搬迁相关资源,有效提高移民搬迁工作质量和效益。同时,在9个镇办经济发展和镇村建设管理办公室加挂“脱贫攻坚办公室”牌子,健全了镇办一级的脱贫攻坚工作机构,夯实了工作责任。
二是盘活编制存量,壮大扶贫一线力量。坚持“机构编制只减不增”原则,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盘活现有编制存量,在县扶贫局增设正、副科级督查专员各1名,负责扶贫督查;县国土局增设兼职副局长领导职数1名,负责移民搬迁工作;从13个政府工作部门调剂13名行政编制给县扶贫局,为扶贫开发信息监测中心增加事业编制6名;为各镇办明确2-3名脱贫攻坚工作人员编制,专职负责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充实了扶贫攻坚一线力量,保证了重点领域用编需求。
三是坚持“控编减编”,引进扶贫工作“源头活水”。在“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环境下,严格坚持“控编减编”政策,全县自然减员形成的结余编制,被全部用于新招录人员计划;同时,积极配合组织、人社部门做好人员招录计划的制定和上报,重点向农业、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十办两组”单位倾斜,新鲜血液的补充,有效改善了“十办两组”单位的人员机构、知识机构和年龄结构,成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