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过后,正是柞水生机勃发的盛夏时节,在这孕育一年丰收的关键时间节点,山里人也正忙碌着收获。在张坪村“菇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里,今年稍早前点种的20多万袋香菇棒已过了两个多月的养菌期,8月初将出产第一茬4000多公斤鲜香菇。
“菇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是张坪村贫困青年程伟和退伍军人徐荣波俩人合伙申请开办的,建在离张坪村几里外的立王沟里。
2015年下半年,在外打工的程伟放心不下家里的老父亲和哑吧哥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和同村退伍回乡的军人徐荣波聊上了,二人也都有回乡创业的想法。经过考察他们最终选择了在家乡发展香菇产业。在张坪村几番寻找没租到合适的地,最终费尽周折在几里外的立王沟里租了40多亩土地,这里水源光照好,地点也宽敞。就业局驻张坪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安排俩人参加了SIYB创业培训学习,详细指导了他们如何创业。同时,就业管理局给与了他们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资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程伟和徐荣波总计投入70余万元资金,建立了香菇种植基地。目前,已生产加工的20多万袋香菇菌棒正等着采摘。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驻村工作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指导两个敢闯敢干的两个年轻人,在种植香菇之余让他们又牵头成立了“柞水壹号生态土鸡养殖合作社”和“柞水大红袍花淑种植专业合作社”。
8月 4日,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程伟给驻村工作队打来电话,说近期将出产第一茬香菇,让驻村干部抽时间进沟去看一看。同时,让他们见证“柞水壹号生态土鸡养殖合作社”进购的第一批鸡苗进场。此时的驻村工作队队长杨秦湘、副队长吴春巧、工会主席石松一行正在村上重点走访2016年将要脱贫的10多户贫困户,商议改厕改圈改灶事宜。
张坪村是由小合沟、石船沟等几个小村合并而成的一个大村,沟沟道道一天跑下来,工作队干部已累得够呛,但作为包扶责任单位,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顾不上休息。香菇的生产经营销售、鸡舍的建设、引种等情况,让驻村工作队时刻牵挂、操心着。洗把脸,工作队杨秦湘一行便沿张坪村307省道前往立王沟,顺便还通知了几户贫困户,想帮着他们把参加菇香源合作社和养鸡合作社的协议签了。
夜幕下,张坪村307省道公路傍、玉米地边、河流里流萤闪熠,蟋蟀鸣唱。四周翠绿的青山和公路傍新修的移民小区鳞次栉比,脱贫攻坚工作和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这里书写着新的发展篇章。
进立王沟不远,程伟和退伍军人徐荣波合办的菇香源食用菌种植基地映入眼帘。承租的40多亩土地里42个钢架棚和四间简易办公生活用房、水泥晒场,占去了大部分面积,剩下的一角是围建的鸡舍,白天购进的1700只鸡、鸭、鹅苗分别投放在三个养殖棚里。程伟介绍说还要带上几户贫困户一共散养上3000只土鸡。
在一个亮着灯的养殖棚里,几位农妇正摆放着鲜香菇棒。程伟和徐荣波正在商讨着什么,这几个月下来,两个小伙子人都瘦了一圈,但也显得更精干了。同徐荣波说起生产上的事,平时言语不多的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菇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预计年产5茬鲜香菇,总产大约20多吨,收入在20万元以上。“菇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承载着他们未来的希望。
正如程伟所说:“我一个人脱贫不算真的脱贫,我要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脱贫,才是我应该做的。”
现如今,张坪村在就业局扶贫攻坚工作队的帮扶下,已建起的和正在筹建的生猪养殖、香菇、花椒种植、核桃深加工等6个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当地150多户农户和110多户贫困户,掀起了张坪村产业发展的热潮。
晚上11点多,当就业局驻村工作队一行从立王沟返回驻地时,整个村庄已没了灯火。从2015年包扶张坪村以来,就业局十多名职工承担了张坪村49户精准脱贫帮扶任务,目前每名职工肩上都承担着至少5户贫困户的帮扶任务。因此,下乡驻村成了工作常态,顶着烈日、身披月光走村入户,成了他们开展包扶工作的一个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