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按照“依托资源优势、精心包装项目、多措推介招商、力促资金到位”的招商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扩宽招商引资领域,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预计,全年累计到位资金42亿元,占年任务的113.51%。
一是分解任务,明析责任。对十八洽签约的30个项目进行专题研究,根据项目具体特点、具体问题、具体要求,由23名县级领导牵头负责,各责任部门(镇)对口跟进,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综合协调等方面加快对接、跟踪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保障,提振投资信心,确保签约项目如期落地,开工建设。
二是动态管理,跟踪服务。继续推行招商干部联系招商项目(企业)工作制度,建立招商引资项目服务联动机制,每月组织干部深入项目建设地,了解项目建设过程和企业生产运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与有关部门、各镇沟通协调,每月逐项目统计形象进度、到位资金,对西洽会签约的每个项目建立企业台帐和项目档案,及时掌握项目实际进展情况。
三是创新方式,提升招商实效。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力做好节会招商。今年组团参加第十八届西洽会,签约合同项目30个,签约金额92.009亿元;成功举办了西川休闲园区推介会,洽谈签约食用菌、特色养殖等3个合同项目,签约金额达2.18亿元。组团参加长三角和津京冀企业家合作恳谈会,分别与浙江平阳进士石业有限公司、北京中兴共建公司签订了石材加工项目和秦楚古道三期开发项目,引资3.6亿元。变被动为主动,探索推行委托代理招商,商会招商、乡情招商,逐步实现招商方式由单一节会招商向多路并进的转变。今年由县上领导带队先后赴江苏、广州等地开展各类招商活动8次,与陕西晋商商会、北京陕西企业商会、深圳荣禾投资集团、广州五行管理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十家商会、企业签订了友好合作协议,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就文化旅游、石材加工、城市新能源等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当年招商引资推介项目转化为合同项目30个,转化率达71.5%。
四是加强督查,创新考核。探索招商项目区域、行业交叉现场考评办法,采取实地查看,集体联评的方式,对每个落地项目逐一核实核准。加大项目形象进度考核权重系数,对各镇及责任部门上报的项目到位资金按实际项目进度进行综合研判。同时,定期与县政府督查室对接,每月及时将项目进展情况、签约资金到位情况通报至各镇及相关部门,既明确了差距,又推动了工作,形成你追我赶上项目、抓投入的氛围。
五是招商机制日益完善,投资环境得到保障。县上成立了招商引资领导机构,建立了“六个一”县级领导包抓项目推进机制和招商引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规定》、《柞水县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12万元对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服务集体进行表彰奖励。严格遵循“三分招商、七分安商、三分建设、七分服务”的原则,为外来客商提供“一站式”服务。严格执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和责任追究制度,向每位客商办理了客商投诉服务联系卡。2014年,县招商局共受理客商投诉2次,已全部办结。对投诉企业进行了回访,客商满意率达到100%。健全完善银企互动、企业授信机制,通过召开联席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沟通,积极为企业和银行搭建沟通合作平台,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确保签约项目引得进、落得实、动得快、生效益。
六是加强宣传,大宣传工作有特色成亮点。牢固“大招商、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大力推介我县资源和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我们开通了招商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先后制作两期《美丽中国,魅力柞水》重点招商宣传册,拍摄一部高清招商引资宣传片,并邮寄至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和重点商会,使国内很多知名企业、商会通过这个窗口,了解柞水、走进来考察投资。2014年接待香港汉能投资集团、温州石材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200人次,由荣禾投资集团投资100亿规划建设牛背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项目目前已达成投资协议。
七是注重学习,提升招商队伍素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集中学或观看招商引资专题片的方式,大力提升职工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提升职工服务能力,转变服务意识上下功夫,成功举办招商引资业务知识培训、招商局服务技能大练兵等活动,同时选派2名干部到江苏参加招商引资实战培训,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