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减轻资源环境压力,使全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态经济建设进一步深化,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打造了山青水清、清洁舒适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的生态素养和环境意识明显提高,生态观念得到广泛普及。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
生态细胞建设不断加强,市级以上生态镇比例达到84.62%,实现了生态镇80%以上覆盖。一批省市县生态镇、生态村、绿色单位、绿色学校、生态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施了自然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病虫害防治、生态移民、水土保持以及“五堆”“五乱”治理等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67.5%提高到70.67%。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平方公里,实施生态修复336平方公里。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质量都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城镇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0.6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7.6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9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1.1%,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6%。城镇各功能区噪声达标率100%。
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排污管理,确保地表水环境安全。逐步探索出绿色发展机制,使县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局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资源得以休养生息,群众的生产经营方式得到转变,解决了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移民社区水、电、路,广播电视、电话、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教育、医疗条件等不断优化,基本实现了生态良好、生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今年已通过省级生态县技术核查,明年将申请验收,使生态县创建一举成功。柞水正在围绕着既定发展目标,立足柞水生态定位,沿着“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