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柞水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采取“管住增量 削减存量 控制总量 限制排量 腾出容量”五项措施,促治污减排取得新突破。
严格控制项目准入,管住增量。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迁建和技术改造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环保“三同时”管理制度。坚持集约、生态和产业升级的原则,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浪费资源、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的项目,相关部门不予审批,切实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今年以来,建设项目环评审批35个。否决投资上千万元存有环境安全污染隐患的项目2个。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削减存量。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产业政策,淘汰取缔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和生产线。关停四家选矿厂,通过关停企业生产线、加强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与指导,促其形成稳定的减排能力,实施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措施,年削减化学需氧量 2512.2吨,二氧化硫9384.2吨,氨氮282.1吨,氮氧化物620吨。
加强治污工程减排,控制总量。实施大西沟矿业公司二焙烧烧结机减排改造工程;建成大西沟矿业公司和金正公司两家企业的烟气脱硫工程;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建设和陕西欧珂药业有限公司脱硫项目建设。督促涉水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规范排污管线和排污口,强化自动在线监控的作用;对企业废气防治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淘汰烟煤锅炉,使用电、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燃料;启动实施曹坪、凤凰、营盘等镇污水治理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工程减排,鼓励企业改进工艺,逐步改善城镇空气和水环境质量,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严格环境监管,限制排量。加强对各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对治理不达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对治理达标企业加强监察监管,依法严厉查处污染环境的行为。加大对县城区锅炉、国、省道和高速公路两侧企业烟气排放治理力度,对烟气不达标的单位,通过安装治理设施或改烧清洁能源等措施,进行治理整顿。确保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正常。县内2家国、省控重点企业主要烟气排放设施全部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实现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运行。
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腾出容量。每年确定1—2家试点企业,加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确保国控、省控重点企业全部达到国内先进清洁生产水平。将陕西银矿作为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并督导企业严格按清洁生产审核报告提出的实施方案,搞好治污减排工程建设。同时,狠抓重点企业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推行一批工业锅炉改造等项目,有效降低企业能耗水平,实现技术节能;引导重点耗能企业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管理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