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柞水县“四大污染物”减排任务均超额完成,其中,削减二氧化硫264.6吨,削减率达2.68%,超市下达任务0.68%;削减氮氧化物61.875吨,削减率达8.84%,超市下达任务5.84%;削减化学需氧量367.28吨,削减率达14.1%,超市下达任务12.1%;削减氨氮24.55吨,削减率达8.37%,超市下达任务10.1%。城区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以上的天数达352天,辖区四大河流水质断面达标率为98%,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全县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80%以上。
一是扎实安排部署。县政府先后召开4次常务会议、2次全县性环保工作大会,安排部署年度环保工作和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县政府与相关镇、部门,县环保局与相关企业分别签定了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企业治理污染的主体责任和包抓部门的直接责任。县委、县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由两办督查室定期督查督办、县考核办年度统一考核,确保污染减排目标任务落实到企业、到项目。
二是突出重点治理。累计投资9500万元,强力开展小岭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目前,金正矿业公司通过试产前验收,球团矿回转窑烟气脱硫设施正在安装,防护区周边群众搬迁安置房启动建设。大西沟矿业公司第二生产线取得试生产批复,一焙烧烟气在线监测系统及二焙烧烟气脱硫设施完成安装调试。工业区内所有企业,对破碎、生产等车间和场所,采取了修建隔离档墙、安装喷淋设施、遮盖防尘网等防尘、降尘措施,全面治理粉尘污染;对排污口进行了全面封堵、拆除,修建了二级废水沉淀池及事故应急池,实现了生产废水全部循环利用。实施了大西沟矿区道路改造,在矿区道路出入口及矿山道路结合部修建了2处车辆清洗站和3个车辆冲洗池,对150台运输车辆排气筒进行了改造,采取规范限载、强制冲洗等措施,减少运输扬尘。成立了40人的矿区公路养护队,并配置了4辆洒水车、1台清扫吸尘车、1台垃圾清运车、40个垃圾箱,对矿区道路实行全天候养护保洁。工业区环境污染问题,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厅摘牌验收。
三是启动农村环境保护。制定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完成了柞水县城新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态与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基础资料调查,编制了《柞水县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技术方案》。争取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资金900万元,为第一批试点镇村购置垃圾清运车3辆、垃圾厢27个、垃圾桶1830个、三轮保洁车7辆。投资800余万元,实施了小岭镇区域绿化、硬化、亮化工程,铺设排污管道800延米,安装排水沟盖板900延米,铺设人行道地砖898平方米,对居民房屋实施涂白、院落实施硬化,对排水沟污泥进行了集中清理。
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累计完成省级生态县重点工程投资31.22亿元,超计划8.56%,目前23大项(28小项)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市级初验,已申请省厅待验。开展了陕西银矿和博隆公司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审核,“十七届西洽会”重点签约的溱钼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已全面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逐步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