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柞水县积极整合资源,不断创新机制,强力推进了陕南移民搬迁工作,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一是认真调查摸底,严核搬迁对象。从程序入手,严把“三道关口”。首先从审核程序关入手。严格按照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的程序核定移民户,并进行“三级公示”,接受各方监督,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其次是严把档案资料关。认真完善相关手续资料,详细审核移民户档案资料,做到真实、齐全,“一点一册,一户一档”。再次是严把整体搬迁关。对受洪水、地灾和尾矿库威胁的群众,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的贫困人口和因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群众优先整体移民安置,确定了今年1400户的搬迁安置对象,确保了政策落实到位、对象选择准确,为移民搬迁工作有效推进奠定了基础。
二是落实包抓机制,加快建房进度。为了将移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该县采取县级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组片,扶贫中心干部包户,层层抓落实的机制。目前已完成移民建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17亿元,开工建设1400户,占计划1400户的100%,其中:建设集中安置点19个,完成集中安置1120户、分散安置280户,占年度计划的100%,获得了上级的一直好评。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安置。依据当地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同,采取了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有土安置与无土安置、政府安置与自主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了搬迁户选址安置合理。结合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安置方式,将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安置到城镇居住和就业。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带,采用了移民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方式,把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灾民安置等工作的有机的结合,为打造新兴移民点积累了成功经验。
四是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按照捆绑项目、整合资金、财政配套、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五个一点”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各类项目整合、财政配套和上级争取资金4629.5万元,全部用于安置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时积极发动搬迁群众筹措资金16800万元,极大的缓解了我县建设资金不足的困难,保证了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五是统筹捆绑项目,完善设施配套。统筹捆绑各部门项目,集中向移民集中安置点,新修道路43.75公里,埋设饮水管道31480米、排污管道20154.7米,架设供电线路112杆公里,新建防洪河堤8360米、挡墙5083米元,修建院墙3150米,处理地基1000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1627万元,新建幼儿园1所、卫生室2个、文化活动室4个,公厕22座、垃圾处理场13个、休闲长廊500米,硬化庭院5700平方米,绿化5700平方米,架设广电通讯线路22杆公里,安置路灯430盏。
六是拓宽安置渠道,解决后续发展。按照“有业安置”原则,大力扶持搬迁户发展主导产业,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促进就业安置。在鼓励自主创业的基础上,通过技能培训,达到户均掌握一至二门科学技术,既增强了搬迁群众的就业技能,也提高他们接受新事物的动力。同时依据当地自然资源,引导搬迁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也和加工业,做到“搬家不搬业”,使原有的产业不萧条、土地不荒芜、收入不减少。极大地拓宽增收渠道,为搬迁户脱贫致富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返回 住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