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以老干部工作五个确保为目标,强化联系沟通,落实各项政策,搭建服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老干部工作水平。
坚持理论学习,确保老有所学。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学习,每年组织一次省外考察学习,用生动活泼的方式组织学习政治理论,让老干部掌握中省市最新政策理论,了解重大决策部署。加强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设立老干部专用阅览室,指定专人做好服务工作,供老干部随时查阅,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同志,上门送学习资料,让老干部理想永存、思想常新。
搭建服务平台,确保老有所为。充分发挥老干部的经验优势,积极搭建作用发挥新平台,每年召开两次老干部座谈会,通报全县重大事项、重点工作情况,主动征询、吸收意见建议,支持老干部退休后重新任职,鼓励继续发光发热。以县老科协、老年学会的刘鹏、樊成柱同志为代表,15名老干部退休不退岗,积极组织科普大集,调研产业发展,建起了老年学会网站,创办了《柞水老年之窗》杂志,继续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强化服务沟通,确保老有所依。推行老干部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落实机关干部联系老干部工作机制,老干局每位干部联系7-8名老干部,通过电话联系、上门访问全面了解离退休干部情况,建立离退休干部信息库,动态掌握老干部思想动态、身体状况,及时解决工作、生活的困难问题。今年以来,组织月访老干部100余人次,节假日访20人次,生病住院访15人次,困难访8次,帮助解决困难16件次,确保了老干部服务工作无盲区。
提高生活待遇,确保老有所养。全面落实老干部工作的相关优惠政策,按时足额发放老干部生活费和各项津贴,适度提高部分老干的生活待遇。完善老干部离休费保障、医药费保障和财政支持等机制,机关离休干部的特需经费、公用经费、异地管理费分别标准提高到100元,医药费标准每年提高10%,2012年人均标准达到9500元;将企业离休干部的公用经费、特需经费、遗属生活补贴纳入县财政预算,消除了离退休老干部后顾之忧,让老干部安度晚年。
丰富精神生活,确保老有所乐。积极挖掘离退休老干部资源,创新设置党组织,建立老年社会机构、社团组织,充分展示他们的个人特长和艺术爱好,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丰富了老干部精神生活。目前,创新设置了离休老干支部等37个党小组,组建了老科协、门球协会等9个服务机构,建立了夕阳红艺术社等7个社团组织,开展健身操、太极剑、征文、书法、绘画赛等文艺活动10余场次,让老干部老有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