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扶贫局五举措深化政务公开
县扶贫局紧紧围绕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推行依法行政、优质行政、廉洁行政,进一步巩固政务公开成果,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形式,突出政务公开重点,提高政务公开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强化领导,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机制。该局着眼于建立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使政务公开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充实和调整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局政务公开工作的组织实施。具体日常工作由综合办公室主要负责,落实政务公开的各项要求,做好牵头协调和监督检查,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通过强化一把手挂帅、副职领导具体抓、责任到处室、落实到人头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责任、审议、评议、反馈、备案和监督等六项制度,把政务公开工作分解到单位内部的有关股室和人员,把具体责任量化到工作岗位和具体人头,形成了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的良性局面。
规范程序,全面充实政务公开内容。积极推进一般事项公开向重点事项公开、结果公开向全过程公开、自定公开内容向群众点题公开,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的质量。制定《柞水县扶贫局政务公开方案》,对政务公开的范围、政务公开的内容、政务公开的形式、政务公开的制度等作了进一步的明确。针对公开项目的不同情况,确定公开时间,做到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固定性工作长期公开。坚持把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权、钱、人、事等事项公开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与提高自身行政管理水平相结合,从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和便民服务三个方面入手,加大推行政务公开的力度。
突出重点,不断深化政务公开成效。该局结合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创新形式,不断提高公开水平,提升公开成效。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以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科技培训、大学生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为民办实事项目及其工作进展情况作为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围绕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就移民政策、申报程序、对象确定、资金兑付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公开,累计发布公开信息80余条。围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培训、大学生救助等级方面发布信息30余条。通过信息公开,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
创新载体,逐步完善政务公开形式。按照便利、实用、有效的原则,不断创新政务公开的新载体、新形式,使政务公开的形式呈现灵活多样。在公开形式上,围绕便于群众知情、办事、监督,除了继续通过公开栏、会议、网络、编发简报等多种形式实行政务公开,还努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开通了柞水县扶贫开发网站,把网站列为公开信息的重要途径,开设政务公开、工作动态、政策法规、办事指南、互动交流等专栏,将公开信息编制公开目录,逐一上网发布。设立局长信箱,专门接受群众投诉举报。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作用,对涉及重大事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公开。结合三问三解活动,通过召开群众座谈会,由领导带队进村入户走访群众,发放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宣传资料,及时了解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强化监督,大力夯实政务公开责任。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综合进行检查、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制。严把公开内容和项目关,既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搞半公开、假公开,又防止不该公开的乱公开。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监督检查工作,实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务公开监督员的作用,通过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定期召开监督员座谈会、听取监督员反映有关情况等形式,为政务公开建言献策。同时,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监督,积极反映公开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公开工作更加扎实、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