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持续深入,健康有序推进三问三解活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达到网络化覆盖。司法局以发挥职能优势为主线,创新县、镇、村、组四级组织工作制度,夯实了三问三解工作责任,结实了基层基础工作网底,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一是服务民生,坚持做社情民意指导员。司法局从实际工作职能出发,健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安置帮教、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来信来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实行主要领导统筹全盘,分管领导对应股室,一竿子到底的工作机制。各股室按照自己分管的工作积极进行归口对接,常态性加强各方面联系和沟通,及时收集基层社情民意信息,随时掌握社会民意动态,正确指导面上工作,探讨分折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制定解决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将三问三解活动与6+1惠民工程结合起来,依据司法工作实际制定了领导干部开展十个一、一般干部八个一工程,实行责任到人,包联到户责任到,确保了三问三解工作责任的落实。
二是服务大局,坚持做社会稳定调解员。基层司法工作人员身处社会矛盾纠纷调解第一线,担负着第一要务促发展,第一责任保稳定的重任。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履行好主体工作职能作用。积极开展辖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治理工作,结合县、镇重点工作和活动,宣传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托村调委会、组普法宣传员身处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报告,社区矫正人动态监测,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登记等工作制度。及时掌握社情民意信息,随时监测社区矫正人员的去留动向,对于突发性、苗头性、激化性矛盾纠纷要随机调处,不过夜,争取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充分发挥司法所承上启下,八面玲珑人脉关系,有效整合社会各方公共服务资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关爱困难群众、帮扶社区矫正人员。做到辖区社会秩序良好,风清气正,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三、扎根基层、坚持做矛盾纠纷化解员。基层调委会身处群众、身处社会矛盾纠纷之中,熟悉农村风俗和群众生活习惯,调解矛盾纠纷轻车熟路,得心应手。司法局紧紧抓住推行法律援助工作驻村联系点之机,不遗余力的对122个村(居)基层调委会人员进行了调解技巧,规范化调解文书制作培训,辅导学习了新施行后的社区矫正实施管理办法。把一批热爱调解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村能人充实到调委会,为基层调解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
四、贴近群众,坚持做基层信息收集员。充分发挥各组普法宣传员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同饮一江水,同住一快地,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便利条件,建立矛盾纠纷动态信息监测站,关注监测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的去留动向。及时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向村调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进行及时反馈,及时传递,使各级各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安排工作时,做到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