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柞水县围绕建设关天经济区绿色农产品基地目标,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推进农民、农业、农村发展,奋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是发展新农业。加快休闲农业示范县创建步伐,以曹坪、瓦房口为重点,打造省级现代园艺农业示范园。扶持壮大汇生源、新田地等10户农业骨干企业,新增1户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提升21个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和39个重点推进村建设水平,按时足额兑现粮食、良种、农机具购置等各项农业补贴,突出抓好4万亩高产马铃薯、1万亩草本中药材、3000亩设施蔬菜、5000亩烤烟、1500亩桑葚、1000亩花卉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新建2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农餐对接,提高农产品产销率。围绕农业综合开发暨核桃产业发展,实施核桃标准化建园2万亩,核桃、板栗嫁接改造2.5万亩,经济林综合科管30万亩,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二是建设新农村。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县财政设立500万元新农村建设基金,实施6个新农村推进村和6个巩固村建设,新建3个连片扶贫开发重点村,重点实施以水、电、路、气、房、网六到农家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排水、排污、绿化等配套设施,深入开展群众性三清四改五化工作,全力改善农村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新能源开发力度,新建农村户用沼气300口、节柴灶及太阳灶1500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步伐,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1万亩,建设堤防工程10公里、基本农田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10平方公里,完善全县村级防洪预警体系,切实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培育新农民。全面实施农民增收五年规划,丰富农民培训载体,加强农民法律法规和道德文明教育,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实施雨露计划,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万人次,提高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加强镇级农业科技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和经纪人队伍,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服务组织20个,鼓励专业合作组织跨区域经营,壮大自身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解决失地农民困难。积极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做强劳务产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农民进城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全年劳务输出4.6万人,就地转移1万人,创收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