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十八届人大
二次会议文件(16)
关于柞水县2017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8年2月2日在柞水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的书面报告
柞水县发展改革局局长 汪正华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柞水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7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县政协的支持下,全县上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挑战,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总基调,紧扣“追赶超越”目标,以打好“五大攻坚战”为主线,扎实推进“98798”大会战,坚定不移地推动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基本实现了县十八届一次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017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实现生产总值74.98亿元,增长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5亿元,增长20.1%;完成财政总收入42351万元,同口径增长15.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552万元,同口径增长8.5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亿元,增长10.3%;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8元,增长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70元,增长9.6%。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减碳各项指标均完成目标任务。
(二)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年度确定85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47亿元,占年度任务138.28亿元的106.3%。其中19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7.2亿元,占年度计划38.5亿元的174.4%。吉源谷中药保健品深加工、贝恒轻质隔墙板、城区一中教学楼等47个重点项目建成运营,占项目总数的55.29%;现代工业产业园、洞天福地小镇等32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占项目总数的37.65%。35个重点前期项目完成年度任务,白龙山旅游、莫奈·云来谷生态度假村、铁尾矿高性能装配式绿色建材产业化开发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储备项目52个,总投资116.32亿元。成功举办首届柞水客商大会,全年共签约项目56个,引资348亿元,落实招商到位资金77.9亿元,争取到位上级投资8.94亿元。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9:65:26调整优化为9:61:30。西川省级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红豆杉生态文化旅游健康产业融合精准扶贫等项目加快建设。成功举办了首届柞水木耳节,东西扶贫协作深入开展,宁商对口协作西川国际慢城和高陶文化体验协作项目有序推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5万人次,创经济收入5.26亿元。8个贫困村实现摘帽、2461户9311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农业总产值13.93亿元,增长4.2%。盘龙公司成功上市,与吉利集团就医药科技发展达成战略协议,澳凯光电产业园建成试生产。中兴共建、博隆东升等矿产加工企业复产。实现工业总产值226.69亿元,增长24.2%,其中规模工业产值210.59亿元,增长24.7%。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持续推进,终南山寨建成运营,古道岭景区建成向游客开放。成功举办了2017全国新年登高健身西北主会场徒步迎新活动、陕西省第三届滑雪大会和牛背梁高山杜鹃花节,全县累计接待游客733万人次、创收40亿元。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运行平稳,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县城供气工程稳步推进,平安巷商业街试运营,盘龙入口老路、茨沟基础设施等项目完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东昇公园上环线等项目开工建设。城区保洁、停车收费日益规范。凤凰镇蓄水景观建成投入使用,污水管网铺设、水滴沟骑楼景观推进顺利,过境路开工建设。秦岭洞天福地文旅特色小镇和西川农旅文创木耳小镇完成年度建设任务。33个美丽乡村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水阳高速快速推进,乾云路建成通车,小岭隧道路基贯通,G211黄花岭段大修完成,牛袁路主体完工。农网改造升级、通讯基站建设和光纤入户工程任务全面完成。
(五)社会民生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城区一幼迁建、城区一中教学楼和马家台小学教师周转宿舍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县中学生宿舍楼、职中技能实训基地主体完工。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在经办环节的衔接机制,实现“一站式”报销,完成新农合信息平台与省市医院对接,实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国基层中医药建设先进单位通过验收。省级文化先进县复审有序推进,全国数字文化馆示范馆项目已被省文化厅推荐上报国家文化部,“文化赶大集”活动确定为全国公共服务示范项目,新编渔鼓山歌剧《孝义川》已在市内外公演50余场次。易地扶贫搬迁、水阳高速安置点、圣佳老年疗养托管中心、安全饮水等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强化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建设,深入排查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狠抓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二、存在的问题
2017年,虽然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较重,主要经济指标中城乡居民收入两项指标虽然处于全市前列,但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欠账。二是受建设资金、征地拆迁等因素影响,导致个别项目进展不平衡。同时,项目储备不足,项目前期工作滞后,发展后劲不足。三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较为突出,主要是三大流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北线各镇及广大农村地区产业经济、基础建设、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四是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升级步伐不快,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加大,新产业、新业态处于起步初期,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五是科技创新资源薄弱、创新发展意识还不够强,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不高、高层次创新人才不足、创新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仍然存在。六是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大,落实好民生政策扩面提标、推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任务较重,债务风险较大。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18年预期目标
2018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全面落实“五新”战略任务,紧扣调整结构、转型发展主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推进追赶超越、全面建成“三个柞水”。
2018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同口径增长3%、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和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主要污染物减排和节能减碳各项指标控制在市上确定的范围以内。
四、2018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推进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平稳运行。持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坚持做到以项目扩投资、促发展,加快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做好项目储备。突出发展特色和优势,在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策划、包装、论证一批对未来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充实项目库,确保新增过亿元的储备项目不少于50个。二是抓好项目前期。重点推进尾矿陶粒、水源项目等50个项目前期,确保项目滚动发展、有序衔接、梯次跟进。主动适应项目工作新要求,加快完成前期工作,抓好项目审批、用地、规划、环评、节能等各项前期工作。三是建设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年度涉及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的木耳菌包生产线、县城供气、供暖、县医院住院楼等86个总投资435.7亿元的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新建项目67个、续建项目19个,力促项目早日建成运营,早日发挥效益,确保年度完成投资154.9亿元。
(二)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一轴三廊五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和“一主一副”的中心城区带状组团式空间形态,逐步缩小流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构筑发展新高地。一是加快中心县城建设。完成县城控制性详规等规划修编,推进中心县城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实施县城改造提升、小区基础设施完善等工程,新建县档案馆,完成石镇大桥改造、河西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全力推进城区供气、供暖、停车场、县城中心片区棚户区改造、西新街改造提升等项目建设。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推进小区物业化管理,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效率和质量。二是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加快营盘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和凤凰镇特色小镇等建设。继续抓好曹坪、瓦房口、红岩寺等小城镇建设,推进道路硬化、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供水、电力、通讯等项目建设,配套超市、娱乐、中心广场等生活设施。完成S315凤凰镇过境路,推进小岭、凤凰、杏坪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县域副中心。以产业发展和基地建设为依托,促进曹坪、瓦房口协同发展。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区,推动红岩寺革命老区振兴。三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巩固美丽乡村创建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住全省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三提升”政策机遇,实施29个脱贫摘帽村供水工程,巩固提升1.48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开工建设马耳峡水库;实施110KV七坪输变电及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进行户表改造1701户;实施干线公路、县乡路和通村路改造工程,建设通组路198.9公里,改造返砂路127公里。
(三)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规模,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由二产为主向二、三产业并重转变,激发发展新活力。一是抓好农业增效提质。加快推动农业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等一体化发展,做大做强农业全产业链,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木耳发展“1153”战略,全力抓好木耳、乡村旅游和林下经济等脱贫产业,继续抓好西川省级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柞水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土鸡养殖标准化生产及环境整治项目,完成高产马铃薯种植基地、生猪标准化示范场提升工程和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抓好核桃、板栗、茶叶、蔬菜等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实现农业总产值14.3亿元,增长5%以上。二是推动工业转型提质。大力引进上下游企业,促进相互配套,延长产业链条,加快向产业高端、终端延伸。加快小岭光电产业园、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尾矿建材、废弃物综合利用、光电产业化等产业集群。加大欧珂、盘龙等医药企业专利技术的转化利用力度,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项目落户率,补足县域经济短板,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增长16%以上,达到263.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6%以上,达到244.3亿元,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三是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启动牛背梁国家度假区建设,推进牛背梁5A、九天山和凤凰古镇4A创建,继续抓好牛背梁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终南山寨旅游小镇、安琪儿小镇等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等深度融合,扶持发展旅游土特产品和纪念品,积极培育健身、养老、家政和社区服务等新型消费热点,力争年接待游客达到8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44亿元以上。着力加快养老养生产业发展,积极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规模服务业企业,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发展商贸物流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30%左右。
(四)加强社会建设,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努力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县人民,共建幸福新生活。一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按照贫困村“七有”脱贫摘帽标准、贫困户“五有”脱贫标准,全力推进产业、教育、兜底、易地搬迁、健康、就业、金融、医疗救助、基础设施等扶贫攻坚措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确保全年19个贫困村摘帽、9500万贫困人口脱贫。二是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就业扶贫工作,打造就业对接平台。力争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1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60人,困难人员就业200人,转移劳动力就业3.7万人次以上,创经济收入5.1亿元以上。三是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完善社会保险、城乡低保、减灾救灾和养老敬老等保障体系建设,扩大提高新农合、大病救助等报销比例,全方位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质量。四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教育项目建设进度,完成县中学生宿舍楼、职教中心技能实训基地等建设。启动小岭镇中心校、杏坪镇肖台小学、曹坪镇中心校等中小学配套设施建设。五是强化卫生计生服务。做好基本药物采购、配送、使用等环节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健全完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加快县医院住院楼建设进度,完成中医院迁建项目,实施基层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17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项目。六是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巩固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成果,实施广播电视网络通达工程、五华山广播电视发射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县公共体育场建设,完成凤凰古镇民居维修维护工程。实施图书增补书架阅览桌椅配送项目,建设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
(五)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中国天然氧吧”建设,以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全力保护“天蓝、地绿、水净、气爽”的良好生态环境。一是加强生态建设。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完成造林绿化3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二期、中小河流流域治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坡耕地水土流失及清洁流域治理、地质环境治理等工程,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水环境生态保护工作,保障饮用水源安全。加强对非法开山采石的管控,加大对河流、耕地、珍稀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实施城区污水渗漏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垃圾源头分类综合利用社会化、西川流域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成县城污水处理厂出水河道水体污染治理、朱家湾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等项目。二是推进节能减排。按照“双控”要求,落实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计划,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淘汰黄标车,加快锅炉改造,严控大气污染。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做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和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工作,培养节能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小岭镇20兆瓦光伏电站、曹坪镇中坪社区光伏电站等项目建设,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新型节能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加强清洁能源使用。三是推进循环发展。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以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提升为重点,加快推进金属加工、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改造。鼓励行业清洁生产,培育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着力推进小岭工业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施金正公司技改、尾矿及建筑垃圾制砖等重点循环发展项目,抓好产业链延伸、水资源节约使用等资源综合利用,引导绿色、低碳消费。
(六)推进改革开放,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坚持把改革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深入推进各领域改革,为柞水发展注入新活力。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经济、行政、生态文明等重点领域改革。贯彻落实好《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规范和引导企业投资活动。推进科技创新,引导和支持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整合步伐,加强创新创业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示范县建设,促进我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和农业农村改革。重点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完成供销社和国有林场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工作。二是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开放型、外向型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区位及资源优势,加强推进上、中、下游产品链,主动承接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柞水支柱产业向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迈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三是做好招商引资。加强推进PPP合作模式,努力扩大民间投资,确保年度民间投资增长14%以上。推进园区招商、代理招商、产业招商、企业招商,重点在新兴产业、生态旅游、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健康养老等方面开展招商活动,在重大战略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力争75亿元招商和8.3亿元的争资目标如期实现。
五、保障措施
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纳入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实行县级分管领导联系包抓,部门具体承担。实行“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重大项目建设工作队包抓责任制,对39个年度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和年度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应成立39个县级领导包抓工作队,其余项目由部门负责包抓。将部门争取资金列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责任提供资金保障。
三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以全省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以优化环境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保障发展环境,突出抓好政务环境和项目建设环境优化,着力打造清亲型政商关系。加快政务中心窗口建设,做到窗口受理、窗口办结、窗口盖章,落实“一站式服务”,2018年底所有涉及审批事项的审批部门和投资项目全部实行在线平台并联审批。开展施工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干扰、破坏正常项目建设的行为,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击。强化征迁、融资、土地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考核。主要经济指标、重点建设项目和部门争取资金纳入县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实行月督查通报,季考核讲评,年考核奖惩。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奖优罚劣,对考核排名靠后的部门进行严厉追责问责。将所有县级领导包抓的重点建设项目纳入年底全县观摩评比。
各位代表,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2018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三个柞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件2- 柞水县2018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草案).xls
附件3- 柞水县2018年重大前期项目计划表(草案).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