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副县长在县政府全体会上的讲话
8月24日
同志们:
我就全县农村经济及旅游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农村经济工作
今年以来,在各镇办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元至7月,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4.4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3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900元,占全年任务的59.5%。发展蔬菜种植2.8万亩、花卉2800亩、烤烟4000亩、中药材1.3万亩;创建省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1个、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场6个;申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4个,成功立项省级科技项目4个,完成专利授权27件、技术市场交易额800万元,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实施林果建园1.6万亩、低效林改造4万亩、造林绿化面积2.28万亩;启动了18个美丽乡村、6个新农村启动村、7个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6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农田建设8600亩,发展灌溉面积42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2平方公里,新修加固堤防6.8公里,开工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0处,解决人饮困难8720人,农业农村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虽然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存在农业基础条件仍很薄弱、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生态农业技术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下一步,各镇办各部门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意见的总要求,以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县为载体,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农村景区化和农民市民化步伐,圆满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左右的年度目标任务。
(一)突出提质增效,抓好“四大提升”。一是产业提升。要在稳定粮和菜两大基础产业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土鸡、花卉等战略产业,统筹发展菜、烟、桑、茶、水产等区域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建设“三县一基地”(休闲农业示范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县、千万只土鸡示范县,秦岭鲜切花基地)。二是项目提升。围绕农民四大增收项目,着力促进海丰香菇袋料栽培示范、秦峰地栽黑木耳示范、千万只土鸡散养、汇生源设施蔬菜基地、天书山家庭农庄、溪水农庄等农业重点项提升档次,促进农民转移性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园区提升。依托“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游示范县”这张金子招牌,全力打造省级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促进九天山和溪水2个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为市级园区,带动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四是合作组织提升。鼓励龙头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确保全年发展农民合作组织5个,培育家庭农场5个、专业大户5家,创建市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1家,带动农业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二)注重提高品质,促进“三个融合”。按照“农旅结合、产景一体”的思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发展品质和内涵。一是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充分依托大型景区景点,加快城镇周边休闲农业景观带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休闲农家、休闲农庄、休闲农业示范村、休闲农业示范镇,培育市级休闲农家1个、休闲农庄2个,省级一乡一业示范镇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二是休闲农业与加工业融合。依托盘龙、小岭等工业园区发展优势,走以工促农、以城带农之路。实现农业与工业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市场共拓,产业共建,做到相互融合,转型升级,优势叠加,拓宽和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融合。三是休闲农业与文化三产融合。围绕建设西安会客厅目标,加快建设乾佑河流域休闲农业、社川河流域高效农业、金井河流域特色农业的三大生态农业产业文化带,定向培育农业观赏、农事体验、疗养度假等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服务形式,培育创意休闲农业精品,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探索符合柞水实际的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着力提升品位,推进“城乡一体”。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理念和“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全力抓好18个美丽乡村以及6个新农村启动村、6个推进村建设、7个陕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朱家湾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要加快进度,相关部门要积极与市上做好资金对接工作,9月30日前全面完成各节点建设任务,迎接市上观摩。移民搬迁要围绕对象落实、住房建设、配套设施、增收项目、后续管理等重点,保证2014、2015年度集中安置房屋入住率,加快2016年度集中安置房屋主体建设。同时,要加快“小配套”项目建设进度,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确保三、四季度全市排名靠前。同时要加快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秋冬季实施造林绿化1.22万亩、朱家湾等重点区域绿化1450亩,进一步改善我县的生态环境和乡村面貌。
(四)全面整合力量,打好“三场硬仗”。一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仗。要按照市上四个精准要求,继续坚持“三个标准”、采取“四项办法”、努力实现“三大转变”,深入推进“村、户、人”三位一体精准扶贫工作。要重点抓好今年10个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示范村建设,各牵头单位要积极落实项目资金,指导示范村发展产业,力争建成1—2个市级典型示范村,确保8000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二是打好农村改革仗。农业、林业等部门和各镇办要各尽其责,通力协作,切实抓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确保两项改革按照市上要求时间节点完成任务,顺利通过验收。三是打好防灾减灾仗。目前正值汛期,各镇办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扎实做好监测预警,认真排查隐患点,加强值带班,搞好防汛工程建设。近期,县直各部门要深入包扶镇村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县防汛指挥部要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业务人员,深入镇村督促检查防汛防滑工作,确保安全度汛。县农业局要做好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科学开展强制免疫和程序化免疫,做到集中防疫密度达100%,强制免疫病种抗体保护率达70%以上,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二、旅游工作
元至7月,全县共接待游客3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33亿元,分别占全年任务的70.8%、63.2%,同比增长13.67%、15.42%。19个重点旅游项目完成投资10.76亿元,牛背梁空中索道建成并投入运营,九天山二期项目顺利推进,柞水县智慧游项目已完成智慧景区基础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顺利启动,省级旅游示范县等待验收,成功举办了秦岭生态旅游节开幕式及系列活动,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虽然我县旅游产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产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下一步,要继续按照内涵发展、提质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建设三个会客厅目标,突出精品景区建设、旅游品牌打造、旅游要素聚集、旅游服务标准等工作重点,大力发展“休闲游”、“智慧游”,持续推进旅游“转型升级”。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加快精品景区建设。一是牛背梁森林公园要以国家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创建为统领,完成《牛背梁国家旅游度假区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加大牛背梁综合服务区、牛背梁养生苑、终南山居等招商项目等项目建设力度,加快直升机飞跃大秦岭、牛背梁玻璃栈道、牛背梁一级客运站启动工作,同时积极与西北集团洽谈合作开发事宜,争取获得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公园品位。二是柞水溶洞要围绕景区扩容升级,加快天书小镇、古道岭、弥勒圣境、西乾谷等项目建设,确保成功通过国家地质公园验收。三是九天山森林公园要加快滑雪场、“水上滑漂”二期项目建设进度,巩固3A级景区创建成果。四是秦楚古道要抓好三期项目开发建设,扩大景区容量。五是全力做好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确保9月份顺利通过验收。
(二)完善旅游配套建设。围绕旅游六要素,大力发展环线交通、酒店住宿、文化娱乐、公共附属设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旅游商品等配套项目建设。促进旅游与农业、体育、饮食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观光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体育赛事和康体健身旅游等旅游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特别是针对我县旅游产业要素中“购物短板”效应突出的问题,要落实“山地农产在商洛”目标,打造“商洛八珍”。县农业局、旅游局、经贸局要加强沟通,加快开发我县特色产品,力争年底前3—5种旅游纪念品进入市场。
(三)强化旅游市场开拓。相关涉游单位要组织好秦岭生态旅游节系列活动的宣传营销,通过节会、户外广告、主题活动、新闻、网络等营销渠道,深层次、多角度宣传柞水旅游工作,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同时,要瞄准西安一级客源市场,面向全省、全国旅游市场,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宣传促销。加强与省内外旅行社合作,扩大组团游客比例,借助“大关天环线旅游联盟”等国内外专业旅游营销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力量,广泛开展小规模、多层次、短周期的精准促销活动,提高旅游营销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