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长吴怀玉在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2年4月23日)
同志们: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省、市扶贫开发一系列部署和要求,总结工作,积累经验,部署安排今年和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刚才,乾佑镇、县水务局和卫生局3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表彰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张智县长作了一个十分好、十分重要的报告,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使命感
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缩小城乡差距,保障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制度的本质要求,是党和政府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过去十年,我们立足实际,把上级扶贫决策同县情紧密结合,创新扶贫理念,探索扶贫方式,确立了开发式、瞄准式、参与式扶贫方针,坚持扶贫与扶智、改善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扶持与社会扶持、整村推进与统筹城乡发展四结合,连续创出了小额扶贫贷款、整村推进、两项制度衔接等具有全国意义的扶贫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十年来,全县城乡面貌和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919元增长到2011年的4580元,增长了4.98倍,农村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7.1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0.58万人,按照国家原定1196元的扶贫标准,有6.52万人口实现了脱贫,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在总结扶贫开发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政策调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从扶贫基础看,我县山大沟深,坡陡土薄,自然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农业设施建设滞后,综合生产能力低,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带动能力弱,扶贫攻坚难度大。从扶贫对象看,我县基础教育落后,贫困人口总体素质偏低,发展观念落后,经济意识不强,致富能力较弱,按照2500元的新扶贫标准,全县还有5.52万贫困人口。从扶贫趋势看,我县位于秦巴山区,是国家新确定的扶贫攻坚重点区域,困难和机遇并存、难度和挑战并行。我县编制的《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十年规划》,将打造秦巴山区扶贫攻坚示范县作为工作重点,需要埋头苦干,而且任重道远。
新阶段扶贫开发的要求发生了新变化,中央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标准,省上将扶贫标准定为2500元。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标准还将调高,可以说,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只抓一时一事。提出确保贫困人口两不愁、四保障,就是要让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住房、医疗和养老有保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从规划管理、投入力度、工作机制、推进措施等方面明显加强。这些变化为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各镇和各相关部门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调整重点,转变方式,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统筹解决贫困问题,确保到十二五末全县贫困人口比2010年减少60%以上、到2020年消灭绝对贫困。
二、抓住重点,下大力气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基础工作的加强和重点任务的推进,对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后一个时期,要实现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推动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坚持落实好五个一。即:突出一个核心、实施一个工程、改善一个条件、提升一个能力、抓好一个保障。
突出一个核心,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是我县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各镇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开发式扶贫的理念,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旅游产业开发、农村主导产业培育,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建设一区三基地,为农民持续增收注入不竭的动力;要实施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和四大项目,以建设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为目标,以6大农业园区为依托,做好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四篇文章,积极发展花卉、烤烟、猪苓、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等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产业扶贫示范村50个、产业示范户1万户,扶持扶贫龙头企业40家,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个。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先进经验,大力引进和实施农业产业类项目,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生态农业转变,促进农业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到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10元,增长18%;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1920元,增长20.4%。到十二五末,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达到2680元以上,年均增长19%以上。
实施一个工程,全力以赴抓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边远区域贫困人口多且居住分散是我县扶贫开发的最大难题,而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举措。今年,各镇各部门要集中力量抓好柴庄镇枣树坪、凤凰镇博隆、红岩寺镇本地湾3个续建和乾佑镇湾潭子等16个新建集中安置点建设,努力将乾佑镇弯潭子安置点打造成省级集中安置示范点,把石瓮镇四新、凤凰镇博隆、红岩寺镇本地湾打造成县级集中安置示范点,确保全年1400户5400人的搬迁任务圆满完成,其中省级示范点安置不少于300户1200人,3个县级示范点安置不少于200户800人。要围绕十年搬迁1.3万户5万人的目标,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整合扶贫移民、地质灾害避险移民、工赈移民、生态移民和重点项目建设移民,把居住在高寒边远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区域的贫困户整体搬迁安置。要按照三高三避和四靠近要求,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规范搬迁模式,在全县建成13个移民示范小区,120个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同时,要扎实抓好搬迁户家庭成员就业,力争每一个贫困户有一名成员实现就业转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改善一个条件,多措并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县大多数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条件差,各镇各部门要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根本举措,进一步完善规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原则,将新农村建设、退耕还林、口粮田建设、人饮解困、流域治理、移民搬迁、农业开发、通达工程等项目及各类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向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投入,加大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山、水、田、林、草、路综合治理,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出行、饮水、用电等方面的困难,彻底改变贫困村贫穷落后现状。今年要突出抓好6个新农村示范村和6个巩固村建设,加快实施马房子、银碗等4个扶贫整村推进村和21个一村一品省级示范村、39个重点推进村建设。未来十年,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80个以上,实现六到农家(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到农家)、贫困村五通(通班车、通邮、通广播电视、通电话、通网络宽带)六有(有幼儿园、卫生室、图书室、文化活动广场、商业服务网点、垃圾收集站)目标,把贫困村建成功能齐全、产业发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提升一个能力,群策群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外部帮扶是条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是根本。各镇各部门要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坚持投资与人,充分依托县内外各职业院校及雨露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技能培训平台,把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作为农村脱贫致富的一项长期性、根本性措施来抓,不断增强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动技能,今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要达1万人次以上,着力提高务工人员技能水平。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行参与式扶贫,引导扶贫对象自尊自信、自强自立,教育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参与,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依靠双手改变自身命运、创造幸福生活。要切实抓好基础教育,创建双高双普和教育强县,为扶贫开发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抓好一个保障,多方联动提高群众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既是确保贫困人口温饱的基本手段,也是改变贫困状况的有效途径。各镇各部门要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核心的社保制度有效衔接,实现制度全覆盖到人群全覆盖,把保障措施落实到扶贫对象,确保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要继续实施好孤儿和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生活补助及五保户集中供养等制度,大力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为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大社会帮扶力度,继续搞好部门定点帮扶和各级机关联村包户扶贫、结对扶贫,积极争取中省市单位、大企业、大集团开展定点扶贫和两联一包扶贫。要深入推进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制定企业扶贫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充分发挥扶贫基金会等社团组织的作用,为贫困镇、村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用10年时间,实现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服务均等化、管理精细化的全面型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让每个家庭都有可靠的保障。
三、强化领导,努力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更是一项惠泽民生、造福社会的民心工程。全县上下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转变作风,务实苦干,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的局面。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镇要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扶贫责任到位、规划安排到位、资金投入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扶贫成效到位。县扶贫局要牵头抓总,做好指导、统筹、协调,当好参谋和推手;各职能部门要发挥作用,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扶贫开发工作。
二要强化基层作用。要把扶贫开发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组织机制和工作措施,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带领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的好班子。要采取干部挂职锻炼、交流、蹲点扶贫等形式,认真选派一批有能力、有才干、有抱负的年轻优秀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技术人员到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努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作贡献。要关心贫困群众冷暖疾苦,结合三问三解活动,深入贫困村组体验民生、体察民情、体会民意,切实解决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三要强化队伍建设。要按照素质高、作风实、讲奉献的要求,完善扶贫开发人员力量配备,加强扶贫干部培训,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扶贫开发队伍。要关心爱护扶贫干部,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进一步改善基础办公条件,促进他们安心扶贫开发、真情造福群众。要加强扶贫模式的探索,推进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扶贫信息采集、整理、反馈水平,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四要强化督促检查。实行目标责任考核是抓落实的有效手段。要建立科学规范、全面系统的扶贫工作考核制度和办法,把扶贫任务转化成指标,用指标评价,拿实绩衡量,靠事实说话。在考核中,不仅要考核镇、村,也要考核县级部门,不仅要考核扶贫指标,也要考核致富效果,形成全县奋发进取、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确保十年扶贫开发宏伟蓝图如期实现。
同志们,做好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各级各部门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合力攻坚,努力开创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为推进跨越发展、建成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县域板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