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柞水县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四大项目之一,围绕百户十万头生猪、千户百万只土鸡生产基地建设目标,在稳定生猪养殖的同时,按照抓龙头、建小区、促大户的思路,领导抓、能人带、信息引、项目推、服务促,大力扶持土(肉)鸡养殖,鼓励发展蛋鸡和特色养鸡产业,使养鸡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新型产业。2010年底,全县鸡存栏61.86万只,出栏110.72万只,鸡肉产量276万公斤,禽蛋产量531万公斤,养鸡产值3452万元,占全县畜牧业产值的13.81%,养鸡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生产格局得到调整,规模养殖发展壮大。随着国家扶持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需求走高,养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呈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态势。全县已注册养鸡公司8家,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6个,建成规模养鸡场10个,发展规模养鸡大户63户,千只以上的养鸡户已成为土鸡生产的主体。
(二)科技含量大幅提高,生产水平快速提升。随着养鸡规模的逐步扩大,新技术、新设备广泛应用,饲养方式得到改进,管理方法更加科学,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千只以上的养鸡户基本都安装了饮水系统和定时补光等自动化设备,柴庄镇银川养鸡小区和杏坪镇李家湾养鸡小区在鸡舍内安装了自动饮水、补光、通风、上料等设施,并采用网面养殖的饲养方式,降低了鸡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养殖户大多使用正大、新希望、秦乐等品牌预混料配制全价饲料,蛋鸡产蛋率维持在90%以上,良种鸡年均产蛋在320枚左右,生产能力大辐提高。
(三)生产模式趋于规范,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随着生产的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的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得到推广。龙头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供苗、供料、技术服务、疫病防治、产品销售,有效降低了养鸡户的养殖风险。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成品鸡及其副产品的品牌效应成为生产经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蔡玉窑镇马房湾土鸡养殖合作社于2007年注册秦舍商标,由于其鸡蛋品质优、营养价值高、绿色无污染,掀起柞水秦舍牌土鸡蛋销售热潮,实现了品牌、效益双丰收。
(四)养殖污染得到遏制,饲养环境逐步改善。为解决鸡粪污染问题,积极引导规模养鸡场和养鸡大户建设沼气池、集粪池、废渣贮存池等基础性防污设施,鼓励规模养殖户广泛实行沼—林—果或沼—菜—厕的环保养殖模式。对于小型养鸡户,要求鸡粪堆积发酵或晾晒,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大棚蔬菜种植,目前干鸡粪最高售价达14元/袋,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推动了养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生产性能更加优化,品种改良成效明显。全县良种鸡的比例逐年攀升,品种改良成效显著,已建成孵化场2个,年孵化小鸡50万只。肉鸡主打品种为三黄鸡、双佳A、艾维因、海波罗肉鸡等,具有生长快、耗料少、耐粗饲、抗病力强的特点。蛋鸡品种主要为罗曼褐、罗曼粉、尼克粉、京粉等,具有饲料报酬高、产蛋多和成活率高的优良特点。土鸡品种基本以柞水土鸡为主,间或有少量的杂交土鸡,具有抗逆性强、肉质好、蛋品质优等特点。目前全县良种鸡覆盖率达85%以上。
二、困难和问题
(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是目前制约养鸡产业发展的瓶颈。规模养鸡启动资金和周转资金数额较大,靠养殖户个人投资金额有限,银行支持农村的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门槛高,受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和一些养殖户诚信度较低影响,部分养鸡户很难得到较大金额的贷款支持,资金周转困难成为制约养鸡业扩大生产的重要因素。
(二)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使养殖户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从目前的部门职能看,县畜牧中心负责畜牧生产,县农业局负责疫病防控和动物监督,各镇(区域)畜牧兽医站合并到了农林水牧中心,畜牧业生产发展、疫病防控、动物监督的三大职能分属两个单位,削弱了畜牧服务体系技术推广、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及指导生产的职能,使大部分养鸡户得不到应有的技术指导,造成养鸡成本增加,制约了养鸡产业的发展。
(三)养鸡龙头企业尚未形成,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我县养鸡企业起步较晚,经济实力薄弱,带动群众的能力不强。受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养殖观念影响,养鸡户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水平不高,使鸡群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成本增高、效益降低。
(四)土鸡品牌培育不足,特色发展尚未形成共识。多数养鸡户热衷于饲养周期短、场地受限小、见效快的良种蛋鸡和肉鸡,对饲养柞水土鸡信心不足。柞水土鸡无特定的种源场,种源缺乏、土鸡存量少制约特色发展。未形成柞水土鸡生产龙头企业,鸡苗供应、技术指导、饲料配送、兽药供应、成品鸡回收一条龙服务尚未形成,规模特色效应不明显。
(五)产品加工增值滞后,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全县鸡产品加工业发展与养鸡规模发展相比严重滞后,我县鲜蛋用于加工的不到1%,淘汰鸡加工销售仅靠几家卤鸡店现卤现卖,禽产品销售多限于原材料,没有深加工提升产品利润。
三、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县级土鸡繁育基地。扶持建设土鸡繁育场,按照自繁自养的思路,筑牢商品代规模生产基础。将土鸡良种繁育补贴经费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制定详细的土鸡种蛋及种苗补助标准,解决柞水土鸡种源缺乏、种鸡场损亏问题,为柞水土鸡专业化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二)有效处理利用粪污资源。引导养殖户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按照有关标准修建粪污处理设施,并适当给予资金补助及技术扶持。加大生态养殖宣传力度,指导养鸡户搞好鸡粪加工及无害化处理,引导养殖业走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之路。
(三)强力推进养鸡产业化发展。把培育鸡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养鸡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来抓,建立一批禽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禽产品进行收购、包装、冷藏、销售一体化服务,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快禽产品的原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商标注册,树立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将我县的养鸡环境优势变成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
(四)大力加强养鸡户技术培训。全县饲养户缺乏饲养管理人员和疫病防治技术,不能对鸡场进行有效管理。应由农业、畜牧部门分年度、按区域、有计划地对养鸡户从鸡舍建设、养殖设施、标准化饲养、环境污染控制、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增强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五)加快农民养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号召广大养鸡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壮大养鸡队伍,拓宽融资渠道,扩大养殖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六)加大土鸡养殖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巩固养殖规模的基础上,大力扶持柞水土鸡养殖,使之良性循环、稳步发展。设立柞水土鸡发展专项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土鸡生产、防疫、运输、管理、科研等。给予土鸡养殖比良种鸡更好的优惠政策,对于规模达到500只以上的养鸡户,每只鸡补助1元;规模达到1000只以上的养鸡户给予适当的基础设施补助;对愿意发展土鸡的特困户免费提供50—100只鸡苗,鼓励养殖户发展土鸡生产,做大做强柞水土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