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
商洛市柞水县2019年度
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方案
编制单位: 柞水县人民政府
填制日期: 2019年3月
目 录
1 编制依据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合理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发挥财政资金聚集效应,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益,集中资源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我县2019年实现全县整体脱贫的总体目标,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9年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通知》(陕财办农[2019] 9号)、商洛市财政局、商洛市扶贫开发局《关于做好2019年度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紧急通知》(商财办农[2019] 21号)等文件精神,柞水县2019年计划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大类33个项目26678万元,保证全县37个贫困村10006名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结合我县实际和中省市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2 指导思想和主要措施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整县脱贫摘帽,对照“577”标准,按照“缺啥补啥整啥”的原则,按需而整、应整尽整,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作为当前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工作的主战场,充分发挥涉农资金整合杠杆效应,改善和提高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展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贫困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强力促进贫困户发展增收,确保24个深度贫困村累计每村投入不少入500万元,三变改革试点村每村投入不少入20万元。以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基本目标,有效提高资金使用精准度,确保到2019年如期实现全县37个贫困村10006名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
2.1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思路
(1)大力开展产业脱贫,夯实农户增收基础。按照“一主两优”、“一村一品一主体”的产业布局,采取“一个龙头企业带一个村、一个村建设一个产业基地、每个村至少培育1家市场经营主体”的办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优化政策保障体系,做实脱贫产业、做活集体经济、做强经营主体、做大龙头企业,实现全县6944户产业扶持户均有1至2个中长产业,315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3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确保一批贫困农户通过产业带动脱贫。
(2)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按照“三安置”原则,继续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实施道路通畅、安全饮水巩固提升、电力基础设施提升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四大工程”,积极做好贫困村和移民安置点基础实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有效提升贫困人口生产基础条件。
(3)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加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力量,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让贫困地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拥有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对贫困村家庭在校大学生、高职学生、高中生、中小学生、幼儿资助力度,确保一批贫困学生通过扶贫救助顺利完成学业,改变贫困地区群众的教育观、人才观,提高农村人口的知识普及率,降低农村人口因知识贫乏产生的贫困现象。
(4)实施生态补偿工程,拓宽农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保护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将生态保护员、农村环境综合保洁员、专业造林员等相关公益性岗位主要向贫困人口开放,及时兑现国家公益林区范围内的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全面落实生态扶贫各项政策,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就业,依靠长效补偿机制有效促进贫困群众通过生态扶贫实现增收脱贫,稳定解决一批贫困人口脱贫问题。
(5)实施涉农项目整合,提高金融扶贫效果。通过整合交通、住建、水利、国土、人社、文广、民政、卫计等部门项目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确保每个 “三变”改革省级“千村试点”改革试点村整合资金不少于20万元,继续加大深度贫困村整合涉农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确保深度贫困村累计投入支持额度在500万元以上(根据2016、2017、2018等年度累计投入测算全县24个深度贫困村均累计投入达到了500万元以上)。促进财政扶贫资金与信贷扶贫资金相结合,消除了部门单枪匹马扶贫现象,有效推动财政部门与部门在项目扶贫工作上的有机衔接,有效整合了扶贫社会资源,提高了各级政府、各部门扶贫协同意识,汇积成强大的扶贫联动效应,加快改善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为全面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6)实施就业培训工程,激发内生脱贫动力。依托县农民科技培训中心、职教中心、技工院校等教育阵地,整合“阳光工程”、“雨露计划”、“职业农民培训”等培训资源,以“四扶五风六化”精神文化行动为统领,持续开展“扶志六大行动培育六型农民”活动,深入农村贫困户开展精神扶贫、技能培训,充分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力争每个贫困户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和劳动就业技能。
(7)强化社会扶贫措施,凝聚社会帮扶合力。充分发挥苏陕协作、三大帮扶体系及“万企帮万村”等社会帮扶资金作用,推进宁商扶贫协作项目落地,落实国企第九合力团帮扶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引导组织帮扶企业推进就业扶贫、智力扶贫、技能扶贫、公益扶贫和消费扶贫,凝聚全社会参与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共同给力的整体联动效应。
2.2 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主要措施
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严格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柞水县“十三五”农村脱贫攻坚规划》,根据当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的需要,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机制,做到 “统一项目规划、统一项目申报、统一项目下达、统一资金拨付、统一检查验收、分项报账核销”的管理程序,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一线需要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1)精心组织,合理规划。组织各涉农部门依据全县脱贫攻坚规划,结合自身政策目标和工作任务,围绕支持重点,深入镇村实际,尊重贫困户意愿,积极推广群众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充分开展调研论证,优先倾斜安排贫困人口参与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的扶贫项目,同时做好储备项目前期与省市脱贫攻坚规划、各部门专项规划的衔接,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以全县脱贫攻坚总体规划引导投入,保证项目整合规划科学,资金使用有效合理。
(2)规范实施,严格监督。项目建设计划下达后,项目实施部门要积极组织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项目公示制、项目监理制、政府采购管理制、跟踪监督检查制等,规范项目管理;项目建设竣工后,项目实施部门要积极组织扶贫办、财政局等单位进行联合竣工验收;监察局、财政局、扶贫办做好项目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审计局做好项目专项审计工作,并积极探索第三方独立监督、贫困人口主动参与的多元化资金监管机制,确保统筹整合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制度,科学管理。统筹整合财政资金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定,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设立资金专账,实行分级、分项、分账报账核算制度。统筹整合资金拨付按照统筹整合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由项目实施部门根据整合项目建设实施进度提出申请,扶贫办、财政局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及监理单位对项目建设进行联合检查验收后,办理拨款报账手续。项目实施部门要根据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健全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建立项目专账,严格工程核算,确保统筹整合资金使用安全。
3 整合项目实施区域和布局
3.1 整合项目实施区域
2019年全县整合2大类33个项目在9个镇(办)37个贫困村实施,惠及全县贫困人口10006人。
3.2主要产业布局
产业发展类项目共24个。
(1)产业路修复项目。主要涉及街垣社区五组柿园沟、老庄村七组马蹄沟、肖台村四组后坪、联合村三组银洞沟、联合村二组安坪、宽坪村二组庙沟。
(2)产业桥梁修建项目。主要涉及街垣社区一组金井河桥;金米村四组范家凹桥、常湾村四组社川河桥、龙潭村水滴沟桥。
(3)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主要涉及乾佑街道办的车家河,小岭镇李砭村。
(4)重要支流金钱河干流防洪工程项目。主要涉及杏坪镇联丰村、严坪村、柴庄社区、联合村、云蒙村等。
(5)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小岭镇常湾村、金米村,瓦房口镇马台村,曹坪镇九间房村,营盘镇丰河村、北河村。
(6)小流域治理项目。主要涉及小岭镇金米村、李砭村,杏坪镇中山村等。
(7)地栽木耳项目。实施地点为曹坪镇中坪社区。
(8)林果产业发展项目。主要涉及常湾村、双河村、皂河村、云蒙村、联丰村、沙岭村、油房村、腰庄村、龙潭村、天堂村和肖台村。
(9)林下经济建设项目。主要涉及金米村、银碗村、本地湾村、跃进村、磨沟村、马家台村、金星村、红岩社区、闫坪村、盘龙寺村、车家河村、金凤村、罗庄社区,中坪社区、云蒙村、药王堂村和什家湾村。
(10)重点区域绿化项目。主要涉及小岭镇金米村、李砭村,杏坪镇柴庄社区,下梁镇新合村。
(11)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项目。主要涉及小岭镇金米村,杏坪镇肖台村。
(12)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主要涉及西川村、肖台村、胜利村、岭丰村、严坪村、北河村、油坊村、金星村、中庙村和张坪村。
(13)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帮扶资金项目。主要涉及两河村、北河村、双沟村、云蒙村、张坪村、金米村、东沟村、磨沟村、腰庄村、新合村等10贫困村以及大河村、联丰村、马房子村、沙岭村、大沙河村、李砭村、皂河村等7个“三变”改革省级“千村试点”改革试点村。
(1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主要涉及乾佑街道办车家河村,下梁镇西川村。
(15)农业综合产业扶持项目。主要涉及秦丰村、北河村、车家河村、西川村、胜利村、岭丰村、宽坪村、大河村、马房湾村、阴沟村、金台村、九间房村、金米村、跃进村、老庄村、肖台村和联丰村。
(16)木耳大棚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个镇(办)2019年37个脱贫摘帽村。
(17)购买木耳菌包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个镇(办)2019年37个脱贫摘帽村。
(18)构树种植项目。主要涉及杏坪镇柴庄社区、天埫村。
(19)光伏建设项目。主要涉及营盘镇秦丰村、两河村、龙潭村、北河村、曹店村、丰河村。
(20)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个镇(办)2019年37个脱贫摘帽村。
(21)互助协会贴息及互助协会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个镇(办)57个有互助协会的村。
(22)扶贫贴息及风险金储备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个镇(办)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村集体经济组织。
(23)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主要涉及全县发展产业的所有贫困农户。
(24)能力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个镇(办)建档立卡贫困户。
3.3基础设施布局
基础设施类项目共9个。
(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主要涉及车家河村、秦丰村、常湾村、云蒙村、天埫村、晨光村、联合村、严坪村、颜家庄村、金台村、金星村、张坪村、盘龙寺村、闫坪村、大沙河、九间房村、中庙村、东沟村、马房湾村等19个村。
(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主要涉及金台村、马家台村、金星村、常湾村、金米村、李砭村等。
(3)一事一议项目。主要涉及全县的天埫村、油房村、云蒙村、丰河村、北河村、曹店村、九间房村、东沟村等贫困村。
(4)解放至关山公路建设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镇(办)的车家河村、龙潭村、张坪村、大沙河村、闫坪村、颜家庄村、磨沟村、街垣社区、金星村、沙岭村、阴沟村、东沟村、银碗村、丰河村、曹店村、两河村、九间房村、金星村、常湾村、腰庄村、皂河村、肖台村、晨光村、天埫村、中庙村等25个贫困村。
(5)贫困户入户路工程项目。主要涉及全县2019年脱贫摘帽的秦丰村、曹店村、丰河村、北河村、两河村、车家河村、西川村、金盆村、胜利村、老庵寺村、常湾村、皂河村、龙潭村、双河村、肖台村、腰庄村、联丰村、联合村、晨光村、天埫村、油房村、云蒙村、张坪村、大沙河村、闫坪村、街垣社区、金星村、磨沟村、颜家庄村、金台村、沙岭村、银碗村、马房湾村、九间房村、东沟村、中庙村、荫沟村等37个村。
(6)便民桥及水毁河堤修复项目。主要涉及曹坪镇沙岭村,东沟村。
(7)集中供水项目。主要涉及曹坪镇中坪社区。
(8)硬化道路项目。主要涉及9个镇(办)2019年脱贫摘帽的秦丰村、曹店村、丰河村、北河村、两河村、车家河村、西川村、金盆村、胜利村、老庵寺村、常湾村、皂河村、龙潭村、双河村、肖台村、腰庄村、联丰村、联合村、晨光村、天埫村、油房村、云蒙村、张坪村、大沙河村、闫坪村、街垣社区、金星村、磨沟村、颜家庄村、金台村、沙岭村、银碗村、马房湾村、九间房村、东沟村、中庙村、荫沟村等37个村。
(9)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主要涉及全县9个镇(办)的龙潭村、秦丰村、曹店村、丰河村、北河村、两河村、车家河村、四新村、新合村、西川村、金盆村 胜利村、老庵寺村、岭丰村、常湾村、宽坪村、皂河村、龙潭村、双河村、严坪村、肖台村、腰庄村、联丰村、联合村、晨光村、天埫村、油房村、云蒙村、盘龙寺村、张坪村、大沙河村、闫坪村、大河村、老庄村、马家台村、街垣社区、金星村、磨沟村、颜家庄村、金台村、沙岭村、银碗村、马房湾村、九间房村、东沟村、中庙村、荫沟村等4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
4 建设内容
4.1 产业发展建设内容
产业发展类项目共计24个项目。
(1)产业路修复项目。在瓦房口镇街垣社区五组柿园沟修复硬化道路2.7公里;瓦房口镇老庄村七组马蹄沟产业路修复硬化0.65公里;杏坪镇肖台村四组后坪产业路修复硬化0.4公里;杏坪镇联合村三组银洞沟产业路修复硬化0.65公里;杏坪镇联合村二组安坪产业路修复硬化1.2公里;凤凰镇宽坪村二组庙沟产业路修复硬化0.8公里。解决贫困户85户,方便贫困人口276人,为150亩连翘基地生产、建50亩地栽木耳项目生产、建30亩魔芋基地项目材料运输、项目提供便利。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县工赈办。
(2)产业桥梁修建项目。在瓦房口镇街垣社区一组金井河新建砼桥1座及其引道,其中桥梁3-16米空心板,桥长约49米,宽度5.1米;小岭镇金米村四组范家凹新建砼桥1座及其引道,其中桥梁2-13米空心板,桥长约27米,宽度5.1米;小岭镇常湾村四组社川河新建砼桥1座及其引道,其中桥梁2-13米空心板,桥长约27米,宽度8米;凤凰镇龙潭村水滴沟新建砼桥1座及其引道,其中桥梁1-13米空心板,桥长14.94米,宽度5.1米。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220户658人的出行不便的问题,为在建110亩地栽木耳项目、43亩木耳大棚项目、后期小岭镇自来水厂建设项目的材料运输、项目、耕地130余亩和13个白芨种植大棚生产提供便利。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县工赈办。
(3)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乾佑街办车家河东沟污水处理设施12套,配套中国扶贫基金会百美村宿项目旅游产业;配套小岭工业园区工业产业发展污水收集管网3.157公里,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支持工业旅游业产业发展。通过污水治理极大的减少了污染物向自然环境的释放,使人民的生活环境及健康卫生得到极大的改善。环境面貌改善,投资环境得到提升,支持了产业发展。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设施补助,实施单位为县环保局。
(4)重要支流金钱河干流防洪工程项目。在杏坪镇联丰村新建堤防0.6km;严坪村新建堤防1.15km;柴庄社区新建堤防1.22km;联合村新建堤防0.73km;云蒙村新建堤防0.52km。保护227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耕地850亩。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项目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水务局。
(5)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小岭镇常湾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600亩,金米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50亩;瓦房口镇马家台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20亩;曹坪镇九间房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0亩;营盘镇丰河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亩,北河村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80亩。解决木耳和药业等产业灌溉问题。实施单位为县水务局。
(6)小流域治理项目。在小岭镇金米村进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km2,保护基本农田200亩;李砭村进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km2,保护基本农田360亩,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项目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水务局。
(7)地栽木耳项目。在曹坪镇中坪社区发展地栽木耳,建大棚40座,地栽木耳86万袋。预计年收入206.4万元,纯收入25.8万元,可带动贫困户95户脱贫。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补助,实施单位为县农发办。
(8)林果产业发展项目。在小岭镇常湾村开展核桃标准化管理1290亩、核桃新建园280亩;凤凰镇龙潭村开展板栗标准化管理980亩、核桃新建园380亩,双河村开展核桃标准化管理1050亩、核桃新建园400亩,皂河村开展核桃板栗标准化管理1770亩、核桃新建园300亩;杏坪镇云蒙村开展核桃新建园280亩,联丰村开展核桃标准化管理750亩,油房村开展板栗标准化管理670亩、核桃新建园230亩,腰庄村开展板栗标准化管理890亩、核桃新建园180亩;天埫村开展核桃标准化管理820亩、核桃新建园260亩,肖台村开展核桃板栗标准化管理1100亩、核桃新建园300亩;曹坪镇沙岭村开展核桃板栗标准化管理680亩,核桃新建园390亩。通过新建园带动我县核桃产业发展,通过整形、修枝、涂白、扩盘、施肥、疏花、浇水等措施提高项目区核桃板栗产量30%,惠及980户贫困户。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项目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林业局。
(9)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在营盘镇北河村林下种植连翘、玄参150亩,丰河村林下种植连翘180亩,曹店村林下种植连翘150亩;曹坪镇九间房村林下种植连翘、玄参200亩,中庙村林下种植连翘、玄参200亩;银碗村林下种植菊花、玄参400亩,东沟村林下种植连翘130亩;沙岭村林下种植连翘、菊花200亩;马房湾村林下种植菊花、玄参100亩;瓦房口镇马家台村林下种植连翘、黄花140亩;金星村林下种植连翘、玄参100亩,颜家庄村林下种植连翘200亩,金台村林下种植连翘黄花280亩,老庄村林下种植连翘、黄花200亩,磨沟村林下种植连翘、玄参190亩;街垣社区林下种植连翘、玄参、黄花230亩;红岩寺镇盘龙寺村林下种植连翘250亩;大沙河村林下种植连翘、玄参100亩。下梁镇金盆村水杂果建园350亩,胜利村花卉繁育100亩。有效带动我县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带动项目区贫困户450户1410人增收脱贫,户均增收1600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项目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林业局。
(10)重点区域绿化项目。在小岭镇金米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绿化130亩,李砭村实施乡村振兴项目绿化80亩;杏坪镇柴庄社区实施植被恢复60亩;下梁镇新合村实施植被恢复80亩。带动32户贫困户通过劳务、管理,户均增加收入3000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项目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林业局。
(11)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项目。在小岭镇金米村推广地栽黑木耳标准化种植技术3项,引进推广木耳新品种2个,建立黑木耳示范种植基地700亩;杏坪镇肖台村推广地栽黑木耳标准化种植技术2项,引进推广木耳新品种1个,建立黑木耳示范种植基地300亩。带动贫困户100户发展黑木耳种植100亩,户均增收1万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补助,实施单位为县特色产业发展中心。
(12)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在相关贫困村以贫困户为对象,培育初级职业农民50人,其中:西川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8人,肖台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9人,胜利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5人,岭丰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5人,严坪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5人,北河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4人,油房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5人,金星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3人,中庙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2人,张坪村培育初级职业农民4人。每个贫困户掌握1项农业新技术,户均增收0.3万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学员课本、实习材料、学员伙食补助,实施单位为柞水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13)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帮扶资金项目。在9个贫困村种植中药材1000亩、养猪1100头、发展食用菌480万袋,其中:两河村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80亩,北河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60亩,云蒙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220亩,张坪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50亩,金米发展食用菌380万袋,东沟村食用菌100万袋,磨沟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40亩,腰庄村养猪1100头,新合村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50亩。对七个“三变”改革省级“千村试点”改革试点村每个村集体经济产业支持帮扶资金20万元,种植中药材400亩、发展食用菌240万袋、养猪1000头、养殖肉牛250头、养殖土鸡20000只,其中:大河村养猪1000头,联丰村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00亩,食用菌60万袋;马房子村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00亩,发展食用菌60万袋;沙岭村养殖肉牛250头;大沙河村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00亩,食用菌60万袋;李砭村种植中药材连翘、玄参100亩,食用菌60万袋;皂河村养殖土鸡20000只。辐射带动贫困户200户,户均增收0.5万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种苗、种畜禽、设备仪器、大棚材料、地膜、化肥补助,实施单位为县经管站。
(1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在乾佑街道办车家河村、下梁镇西川村等扶持发展食用菌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0亩,每个村规模达到100亩,带动农业科技贫困户30户,户均增收0.4万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木耳菌包、农膜等农资物化补贴,实施单位为县农业局。
(15)农业综合产业扶持项目。支持贫困村发展食用菌、设施农业、肉羊、肉牛、黑猪、土鸡、花卉、中药材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5000亩,示范带动贫困户500户,户均增收0.5万元以上。其中,在秦丰村建立木耳基地300亩,示范带动贫困户20户;北河村建立五味子基地100亩,示范带动贫困户10户;车家河村建立木耳基地100亩,设施蔬菜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30户;西川村建立木耳基地500亩,带动贫困户40户;胜利村建立土鸡养殖基地20亩、木耳基地250亩,带动贫困户30户;岭丰村建立木耳基地200亩、中药材基地200亩,带动贫困户30户;宽坪村建立生猪、肉羊养殖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20户;大河村建立生猪养殖基地200亩,带动贫困户30户;马房湾村建立木耳基地500亩、土鸡养殖基地20亩、中药材基地180亩,带动贫困户50户;荫沟村建立木耳基地100亩、中药材基地50亩,带动贫困户30户;金台村建立木耳基地200亩、花卉设施农业基地100亩,带动贫困户40户;九间房村建立中药材基地300亩、土鸡养殖基地20亩,带动贫困户30户;金米村建立木耳基地500亩,带动贫困户50户;老庄村建立木耳基地200亩、肉羊、黑猪养殖基地30亩,带动贫困户20户;肖台村建立木耳基地550亩,带动贫困户50户;联丰村建立中药材基地260亩、肉牛养殖基地20亩,带动贫困户20户。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食用菌生产材料、大棚材料、地膜、种苗、种畜禽、生产设备仪器购置补助,实施单位为各镇(办),主管单位柞水县农业局。
(16)木耳大棚建设项目。在全县2019年37个脱贫摘帽村新建木耳大棚856座,其中:秦丰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61座,车家河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22座,什家湾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31座,西川村续建木耳基地大棚108座,老庵寺村续建香菇基地大棚157座,金米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52座,清水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55座,党台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55座,杏坪社区新建木耳基地大棚72座,肖台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50座,金台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43座,老庄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40座,街垣社区新建木耳基地大棚14座,马房湾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27座,东沟村新建木耳基地大棚29座,中坪社区新建木耳基地大棚40座,共计带动2158户贫困户增收。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37个摘帽村村委会、驻村工作队。
(17)购买木耳菌包项目。在全县2019年37个脱贫摘帽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和地栽木耳菌包开展木耳种植,带动3857户贫困户增收。其中:秦丰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81万袋,药王堂购买地栽木耳8万袋,车家河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31万袋,什家湾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70万袋、地栽木耳15万袋,梨园村购买地栽木耳18万袋,马房子村购买地栽木耳11万袋,西川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15万袋、地栽木耳5万袋,岭丰村购买地栽木耳20万袋,金米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106万袋、地栽木耳50万袋,罗庄社区购买地栽木耳21万袋,李砭村购买地栽木耳8万袋,常湾村购买地栽木耳16万袋,清水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107万袋,龙潭村购买地栽木耳40万袋,双河村购买地栽木耳40万袋,皂河村购买地栽木耳80万袋,党台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110万袋,杏坪社区购买吊袋木耳菌包110万袋,肖台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100万袋、地栽木耳46万袋,金台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69万袋,老庄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90万袋、地栽木耳8万袋,街垣社区购买地栽木耳8万袋,金星村购买地栽木耳16万袋,马房湾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44万袋,东沟村购买吊袋木耳菌包68万袋,中坪社区购买吊袋木耳菌包86万袋,窑镇社区购买地栽木耳103万袋。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菌包补助,实施单位为37个摘帽村村委会。
(18)构树种植项目。在杏坪镇柴庄社区新增种植构树400亩,天埫村新增种植构100亩,共计500亩,带动386户贫困户增收。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种苗补助,实施单位为柴庄社区、天埫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
(19)光伏建设项目。在张坪新建光伏发电200千瓦,闫坪新建光伏发电200千瓦,云蒙新建光伏发电100千瓦,联合村新建光伏发电70千瓦,联丰村新建光伏发电90千瓦,九间房村新建光伏发电200千瓦,中庙村新建光伏发电400千瓦,沙岭村新建光伏发电200千瓦,东沟村新建光伏发电200千瓦,银碗村新建光伏发电200千瓦,马房湾村新建光伏发电200千瓦,共带动785贫困户增收。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县发改局。
(20)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在全县2019年37个脱贫摘帽村开展中药材种植3000亩,冷水鱼养殖20万尾,盆栽花卉50万盆等项目,带动5000户贫困户增收。其中:两河村冷水鱼养殖20万尾,北河村中药材种植700亩,曹店村盆栽花卉28万盆、中药材种植250亩,丰河村中药材种植800亩,金盆村地栽木耳18万袋,胜利村发展盆栽花卉22万盆,常湾村中药材种植240亩,油房村猪场建设及生猪养殖1000头,天埫村烤烟种植100亩,腰庄村服装加工,晨光村中药材种植350亩,大沙河村中药材(连翘)种植220亩,磨沟村中药材种植240亩,颜家庄村中药材种植200亩,荫沟村建设粉条加工厂200平方米。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37个摘帽村村委会。
(21)互助协会贴息及互助协会建设项目。对全县9个镇(办)57个村的互助协会贫困户贷互助资金预计贴息6万元,26个贫困村互助协会本金追加527万元,其中:营盘镇龙潭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秦丰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北河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5万,下梁镇老庵寺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8万、金盆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8万、四新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新合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小岭镇岭丰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金米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李砭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凤凰镇宽坪村扶贫互助协会20万、龙潭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杏坪镇党台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腰庄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柴庄社区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追加20万、严坪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1万、云蒙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5万,红岩寺镇盘龙寺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大沙河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张坪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闫坪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曹坪镇中庙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荫沟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银碗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瓦房口镇大河村扶贫互助协会追加20万,老庄村扶贫互助协会20万。拓展群众产业发展资金渠道,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促其增收。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贴息补助,实施单位为9个镇(办)57个有互助协会的相关村。
(22)扶贫贴息及风险金储备项目。对全县9个镇(办)建档立卡贫困农户5225户、63个涉农经济组织的贷款2.69亿元进行贷款贴息。使5225户贷款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贴息补助,实施单位为9个镇(办)。
(23)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对全县所有贫困农户发展的种养殖、电子商务、农家乐等产业实施奖补。使230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2000元。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奖励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扶贫局。
(24)能力建设项目。全县9个镇(办)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用技术培训7760人次。保证每人掌握新技术1项。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培训费用,实施单位为9个镇(办)。
4.2基础设施建设内容
基础设施类项目共计9个项目。
(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乾佑街道办事处车家河村配发垃圾桶100个、吸污车1辆,印发环保宣传手册;营盘镇秦丰村配发垃圾桶80个,设立环保宣传牌1个及发放宣传手册;小岭镇常湾村配发垃圾桶200个,设立环保宣传牌1个;杏坪镇云蒙村、天埫村、晨光村、联合村、严坪村等配发垃圾桶510个,设立环保宣传牌6个及印发宣传手册;瓦房口镇颜家庄村、金台村、金星村配发垃圾桶370个,设立环保宣传牌4个及印发宣传手册;红岩寺镇张家坪村、盘龙寺村、闫坪村、大沙河等配发垃圾桶640个、吸污车1辆,设立环保宣传牌及印发宣传手册;曹坪镇九间房村、中庙村、东沟村、马房湾村等配发垃圾桶440个、吸污车1辆,设立环保宣传牌5个及印发环保宣传手册。通过治理生活垃圾,改善农村脏乱差,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宣传教育增强了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设备、设施补助,实施单位为县环保局。
(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全县6个贫困村新建截渗坝8座、蓄水池10座、标准化水处理厂2座、输配水管网26.5km,其中金台村新建截渗坝1座、蓄水池1座、标准化水处理厂1座、埋设输配水管网2km;马家台村新建截渗坝1座、蓄水池1座、输配水管网6.6km;金星村新建截渗坝3座、蓄水池2座、输配水管网4.9km;常湾村新建截渗坝2座、蓄水池1座、标准化水处理厂1座、输配水管网5.8km;金米村新建截渗坝2座、蓄水池3座、输配水管网3.2km;李砭村新建截渗坝1座、蓄水池2座、输配水管网4km。巩固提升3.5万人(含贫困人口0.8万人)的生活饮用水标准。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项目补助、以物奖补,实施单位为县水务局。
(3)一事一议项目。在全县8个贫困村修建便民桥4座、路灯300盏、产业路10条19.6公里。其中天埫村修建路灯30盏;油房村修建路灯26盏;云蒙村修建便民桥2座、路灯54盏、产业路3条5.8公里;丰河村修建路灯42盏、产业路1条2公里;北河村修建路灯31盏、产业路1条2.1公里;曹店村修建路灯35盏;九间房村修建便民桥1座、路灯47盏、产业路3条5.8公里;东沟村修建便民桥1座、路灯35盏、产业路2条3.9公里。巩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带动100户贫困户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幸福指数。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奖补,实施单位为8个贫困村村民委员会。
(4)解放至关山公路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在下梁镇西川村对县乡公路11公里进行三级公路标准建设;在全县25个贫困村实施安全防护工程146.5公里,其中车家河村安全防护工程7.3公里、龙潭村安全防护工程2.9公里、张坪村安全防护工程6.8公里、大沙河村安全防护工程9.8公里、闫坪村安全防护工程3.1公里、颜家庄村安全防护工程3.6公里、磨沟村安全防护工程7.4公里、街垣社区安全防护工程8.8公里、金星村安全防护工程3.4公里、沙岭村安全防护工程14.5公里、荫沟村安全防护工程4.6公里、东沟村安全防护工程13.9公里、银碗村安全防护工程4.4公里、丰河村安全防护工程9.4公里、曹店村安全防护工程13.7公里、两河村安全防护工程5.4公里、九间房村安全防护工程1.1公里、金星村安全防护工程4.7公里、常湾村安全防护工程1.9公里、腰庄村安全防护工程1.3公里、皂河村安全防护工程5.7公里、肖台村安全防护工程0.9公里、晨光村安全防护工程8.6公里、天埫村安全防护工程2.0公里、中庙村安全防护工程1.3公里。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支持,实施单位为县交通局。
(5)贫困户入户路工程项目。为全县24个深度贫困村新建入户路85公里。其中:曹店村新建入户路4公里、丰河村新建入户路5公里、北河村新建入户路3.5公里、两河村新建入户路5公里、西川村新建入户路3公里、金盆村新建入户路4.2公里、胜利村新建入户路3.2公里、老庵寺村新建入户路6公里、常湾村新建入户路7公里、双河村新建入户路2公里、天埫村新建入户路3公里、油房村新建入户路2.3公里、云蒙村新建入户路2.5公里、马家台村新建入户路2.8公里、磨沟村新建入户路3.4公里、颜家庄村金台村新建入户路3.1公里、马房湾村新建入户路3.6公里、九间房村新建入户路5公里、东沟村新建入户路2公里、中庙村新建入户路3.9公里、荫沟村新建入户路2.5公里、沙岭村新建入户路3公里、秦丰村新建入户路5公里。通过新建入户路,使贫困户出行条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37个摘帽村村委会。
(6)便民桥及水毁河堤修复项目。沙岭村河堤建设380米,东沟村道路硬化500米。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带动脱贫减贫。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扶贫局。
(7)集中供水项目。在曹坪镇中坪社区修建供水工程一处,修建蓄水池250立方米,埋设管网3000米。改善259户贫困户安全饮水问题。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县扶贫局。
(8)硬化道路项目。对9个镇(办)37个脱贫摘帽村的3200户90公里的入户道路进行硬化建设。其中:秦丰村道路硬化3公里、曹店村道路硬化3.1公里、丰河村道路硬化3.2公里、北河村道路硬化3公里、两河村道路硬化3.3公里、车家河村道路硬化2.6公里、西川村道路硬化1.3公里、金盆村道路硬化1.9公里、胜利村道路硬化2.8公里、老庵寺村道路硬化3.1公里、常湾村道路硬化1.2公里、皂河村道路硬化3.3公里、龙潭村道路硬化1公里、双河村道路硬化2.5公里、肖台村道路硬化3.2公里、腰庄村道路硬化2.7公里、联丰村道路硬化2.9公里、联合村道路硬化2.3公里、晨光村道路硬化2.2公里、天埫村道路硬化1.4公里、油房村道路硬化公里2.6、云蒙村道路硬化3.2公里、张坪村道路硬化2.7公里、大沙河村道路硬化3.1公里、闫坪村道路硬化2.8公里、街垣社区道路硬化1.4公里、金星村道路硬化2.7公里、磨沟村道路硬化3公里、颜家庄村道路硬化2.1公里、金台村道路硬化3公里、沙岭村道路硬化2.2公里、银碗村道路硬化1.7公里、马房湾村道路硬化2.8公里、九间房村道路硬化1.1公里、东沟村道路硬化1.9公里、中庙村道路硬化1.7公里、荫沟村道路硬化2公里。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夯实脱贫基础。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37个摘帽村村委会。
(9)农村危房改造项目。对全县47个贫困村的250户贫困户进行住房维修或者新建,其中龙潭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秦丰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9户住房,曹店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4户住房,丰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7户住房,北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4户住房,两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1户住房,车家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户住房,四新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新合村进行维修或新建4户住房,西川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胜利村进行维修或新建3户住房,金盆村进行维修或新建7户住房,老庵寺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户住房,岭丰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户住房,常湾村进行维修或新建6户住房,宽坪村进行维修或新建3户住房,皂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3户住房,龙潭村进行维修或新建3户住房,双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严坪村进行维修或新建3户住房,肖台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户住房,腰庄村进行维修或新建7户住房,联丰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户住房,联合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晨光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天埫村进行维修或新建3户住房,油房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户住房,云蒙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盘龙寺村进行维修或新建4户住房,张坪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2户住房,大沙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闫坪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大河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老庄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马家台村进行维修或新建7户住房,街垣社区进行维修或新建4户住房,金星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0户住房,磨沟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颜家庄村进行维修或新建4户住房,金台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沙岭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银碗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马房湾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九间房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东沟村进行维修或新建1户住房,中庙村进行维修或新建5户住房,荫沟村进行维修或新建2户住房。通过维修或新建住房,保证250户住房安全。财政资金补助环节为材料费补助,实施单位为9个镇(办)。
5 资金投入概算
5.1 总投入
计划整合涉农资金26678万元,其中:
(1)财政涉农资金24608万元,占整合资金总额26678万元的92.24%,包括:中央专项资金15691万元,省级专项资金6262万元,市级专项资金164万元,县级涉农资金2491万元。
(2)社会资金2070万元,占整合资金总额26678万元的7.76%,包括:企业投入1570万元,自筹500万元。
5.2产业发展投入
产业发展类总投资18579万元,占整合涉农资金26678万元的69.64%,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6509万元;社会资金2070万元。
(1)产业路修复项目投资298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98万元。
(2)产业桥梁修建项目投资232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32万元。
(3)环境整治污水治理项目投资3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300万元。
(4)重要支流金钱河干流防洪工程项目投资24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400万元。
(5)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5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500万元。
(6)小流域治理项目投资25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50万元。
(7)地栽木耳项目投资4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400万元。
(8)林果产业发展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00万元。
(9)林下经济建设项目投资16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60万元。
(10)重点区域绿化项目投资13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30万元。
(11)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30万元;社会资金70万元。
(12)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投资3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30万元。
(13)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项目投资2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00万元。
(14)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投资3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30万元。
(15)农业综合产业扶持项目投资277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770万元;社会资金2000万元。
(16)木耳大棚建设项目投资22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200万元。
(17)购买木耳菌包项目投资23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300万元。
(18)构树种植项目投资1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00万元。
(19)光伏建设项目投资1215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215万元。
(20)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投资126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260万元。
(21)互助协会贴息及互助协会建设项目投资533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533万元。
(22)扶贫贴息及风险金储备项目投资2263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263万元。
(23)贫困户产业奖补项目投资68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680万元。
(24)能力建设项目投资128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28万元。
5.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为8099万元,占整合涉农资金26678万元的30.36%,其中:财政涉农资金8099万元。
(1)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投资2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00万元。
(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1929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929万元。
(3)一事一议项目投资234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34万元。
(4)通村路建设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投资3854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3854万元。
(5)贫困户入户路工程项目投资46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460万元。
(6)便民桥及水毁河堤修复项目投资4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40万元。
(7)集中供水项目投资2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200万元。
(8)硬化道路项目投资498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498万元。
(9)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投资684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684万元。
6 资金统筹整合规模及渠道
整合涉农资金总额为26678万元,包括:
(1)财政涉农资金24608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15691万元,省级专项资金6262万元,市级专项资金164万元,县级涉农资金2491万元;
(2)社会资金2070万元,其中:企业投入1570万元,自筹500万元。
6.1产业发展资金整合
产业发展资金整合总额为18579万元,占整合涉农资金26678万元的69.64%。
(1) 财政涉农资金16509万元,其中:
中央专项资金8891万元,来源渠道为:①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191万元;②水利发展资金2400万元;③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500万元。
省级专项资金5190万元,来源渠道为:①财政专项扶贫资2790万元。②农业综合开发补助资金400万元。③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资金30万元。④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资金30万元。⑤“一村一品”发展资金200万元。⑥林下经济发展资金60万元。⑦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500万元。⑧水土保持资金250万元。⑨重点区域绿化补助资金100万元。⑩ “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资金30万元。⑪农业产业脱贫引导资金770万元。
市级专项资金100万元,来源渠道为产业发展补助。
县级财政资金2328万元,来源渠道为产业发展资金。
(2)社会资金2070万元,其中:企业投入1570万元。自筹500万元。
产业发展类项目资金整合渠道及使用方向详见附表2《柞水县2019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案汇总表》;整合具体内容详见附表3《柞水县2019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案明细表》。
6.2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整合
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整合总额为8099万元,占整合涉农资金26678万元的30.36%。全部为财政涉农资金,其中:
中央专项资金8099万元,来源渠道为:①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800万元。②水利发展资金751万元。③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34万元。④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资金200万元。⑤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用于一般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支持农村公路)3854万元。⑥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32万元。⑦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三农”建设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中央基建投资预算)1429万元。
省级专项资金1072万元,来源渠道为: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7万元。②农村引水工程资金500万元。③其他125万元。
市级专项资金64万元,来源渠道为危房改造资金。
县级财政资金163万元,来源渠道为危房改造资金。
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整合渠道及使用方向详见附表2《柞水县2019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案汇总表》;整合具体内容详见附表3《柞水县2019年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方案明细表》。
7 财政资金补助标准
7.1 产业发展类补助标准
产业类补助主要对种苗及化肥等生产物资、厂房、养殖圈舍、生产设备、设施购置等环节补助,具体补助标准以项目建设规划要求、柞发[2017]9号文件《中共柞水县委、柞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柞水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和10个配套办法、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强化政策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通知(柞政办发〔2013〕73号)、柞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柞水县木耳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柞政办发〔2018〕58号)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执行。
7.2 基础设施类补助标准
基础设施类以项目支持为主,主要用于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安全饮水建设等方面财政资金补助。采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为依据进行按照项目资金用途以种苗及种植费补助、材料费补助等形式支付。补助标准以中、省、市涉农专项资金规模和行业补助标准执行,或补助标准按当年资金文件执行和县定标准执行。
8 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实施年限为2019年1月-12月,分四个实施步骤进行:
1、方案编制阶段:2019年1-2月。主要是对方案涉及的行业、项目和实施区域等进行调研论证;实施方案的制定、修改与完善,上报审批。
2、方案实施阶段:2019年3-10月。主要是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按照方案设置的项目进行实施;县财政局、扶贫局协同纪委、两办、审计局等监督监察部门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建设实施中期县政府组织各镇办、各单位进行现场观摩、综合点评。
3、自查总结阶段。2019年11月。各相关部门和相关镇人民政府对组织实施的整合资金项目进行组织自查,查漏补缺,完善档案资料和总结。
4、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12月。由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对实施的项目进行考核验收评价。
9 保障措施
9.1 组织保障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分管县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夯实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职责,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责任制,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调整充实整合办公室工作人员,加强对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整合领导小组与项目区镇办和县级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单位一把手要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亲自拿在手上,强化措施抓落实,努力开创整合工作新局面。
9.2 资金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整合涉农项目管理办法和整合资金管理办法,认真按照方案和管理办法开展整合工作,确保整合资金“接得住、管得严、用的好”。在项目申报上,按照镇办提出整合项目、主管部门依据“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审核项目、县整合小组筛选项目、专家评审论证项目、县政府审批项目的申报审批程序,列入年度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范围。在资金管理上,采取“专帐核算、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县级报账制”的办法,落实一个项目、一套整合方案、一个整合方式、一种扶持办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整合效应。
9.3 监督检查及审计
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解决问题,安排部署工作。二是建立现场观摩制度。县政府在半年时组织各镇办各部门负责人对整合项目现场观摩,通过点评排名促进项目实施。三是建立工作汇报制度。实行项目法人月报制度,按月定期报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县涉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定期向县政府常务会和县委常委会报告工作。四是建立“九制四统一”制度。涉及整合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制、招标制、监理制、合同制、验收制、决算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各项目实施单位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组织实施项目。五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县涉农资金整合办公室定期组织发改、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加强项目资金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决算审计,确保整合项目顺利实施。六是建立考核制度。完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考核办法,将项目效益、资金效应、带动作用、促进发展、农民增收等情况纳入考核目标,作为各镇办各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年终将组成联合考核组,对整合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对完成县政府下达项目争取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年度项目建设好的单位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项目前期费给予激励,努力形成“上下同心,干群同向”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格局。
10 绩效目标
10.1总体绩效目标
全年利用财政涉农资金24608万元,引导社会资金2070万元,充分体现资金的聚集效应,使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不断探索,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工程招标制度、项目监督考核制度、工程决算和审计制度等,为整合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基础。通过2019年全县整合2大类33个项目,分别在9个镇(办)37个贫困村实施,惠及10006个贫困人口,使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业产业格局逐步形成,生态观光农业优势进一步体现,社会公益事业和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农民自身素质显著提高,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达到了整合效应显现,精准脱贫效果明显的预期目标。
10.2 产业发展类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项目后,大力发展各项主导产业,增加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和多元化发展,辐射带动全县6944户产业扶持户均有1-2个中长期产业,使3152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脱贫,3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全部达标,涉及今年摘帽的37个贫困村10006人口如期实现脱贫,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
10.3基础设施类项目绩效目标
通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使全县2019年即将摘帽的37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4个)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房屋改造、改水改电、生产路桥等项目的实施,使生产条件达到极大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有很大改观,生产生活环境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力的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了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
11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