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收入完成情况
元至九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4728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62000万元的76.26%,占县政府下达任务62800万元的75.29%,同比增长19.06%,增收7568万元。其中: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8730万元,占市政府下达任务25500万元的73.45%,占县政府下达任务26000万元的72.04%,同比增长15.1%,增收2457万元。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7630万元,同比增长17.87%,增收2673万元;上划所得税收入3948万元,同比增长48.87%,增收1296万元;“五税 ”上划收入6972万元,同比增长19.59%,增收1142万元。
各征收部门完成地方收入情况是:国税部门完成3389万元,占年任务的69.73%,同比增长17.39%,增收502万元;地税部门完成10457万元,占年任务的71.66%,同比增长13.57%,增收1247万元。财政部门完成4884万元,占年任务80.77%,同比增长16.95%,增收708万元 。
(二)支出完成情况
截止9月底,全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791万元,占年初预算84550万元的71.9%,同比增长33.23%。其中:人员支出34145万元,占支出的56.16%;公用经费支出12075万元,占支出的19.86%;上级专款支出14571万元,占支出的23.96%。
二、收入情况分析
(一)经济增长拉动税收增收。元至9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良好,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均有较快增长,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5.5%,有力地拉动了税收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税收73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1.55%;第二产业实现税收36807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7.85%,同比增长18.2%,增收5680万元,其中采矿业累计入库税款27422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8%,占第二产业实现税收的74.5%。第三产业实现税收4091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8.65%,同比增长44.9%,增收1268万元。
(二)各主体税种全面增收。1至9月,全县累计入库各项税收收入41630万元,同比增长19.53%,增收6801万元。其中:增值税(全额)入库23598万元,同比增长17.8%,增收3566万元;所得税(全额)入库4387万元,同比增长48.86%,增收1440万元;营业税入库4680万元,同比增长15%,增收610万元,资源税(全额)入库3981万元,同比增长10.58%,增收381万元;以上税种增收5997万元,拉动全县收入增长12.68个百分点。
(三)小税种挖潜增收效果明显。截止9月底,入库房产税384万,是去年同期的7倍,增收328万;入库土地增值税519万元,同比增长166.15%,增收324万元;入库烟叶税181万元,同比增长129.11%,增收102万元,上述小税种合计增收754万元,拉动税收增长2个百分点。
(四)重点企业提供的税收增加。上半年,我县3户市级监控重点企业大西沟矿业有限公司、盘龙制药公司、陕西银矿累计入库税款17592万元,同比增长27.77%,增收3823万元。其中大西沟铁矿实现税收14595万元,同比增长38.53%,增收4059万元;盘龙制药公司实现税收2325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陕西银矿由于矿产资源枯竭,实现税收672万元,同比下降28.89%,减收275万元。
三、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增收的不确定性因素多,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仍很艰巨。今年全县财政减收因素比较多,主要表现为:一是主体骨干企业税收增长困难。我县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矿产业,由
(二)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收入比重持续增长。1-9月,非税收入累计入库5650万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11.95%,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30.17%,高于去年底全国财政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收入比重7.6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财政收入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增支因素多,财力缺口大。经初步测算,年初财力缺口达2.35亿元,在预算执行中还要增加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民生项目扩面提标、提高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偿还政府性债务等支出项目,加之一些不可预见和急需的支出,财政支出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将非常突出。
四、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元至九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仅完成73.45%,是近3年来同期收入进度最低的一年。短时间进度1.55个百分点,短收395万元,其中:国税部门欠256万元,地税部门欠488万元。为此,要求财税部门认真分析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算清时间账、任务账,咬住财政收入任务目标不放松,保持收入增长的均衡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全面完成全年收入任务。一是继续实行财政收入“四级”包抓制度,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征管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落实增收措施,确保财政收入均衡增长。二是扎实做好经济运行监测,强化税源、税基、户籍、源头管理,全程跟踪了解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强化零散税源稽查,坚决堵塞偷、骗、欠税等问题,确保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三是严格清理各种税收优惠政策,严禁擅自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或变相优惠政策的行为,确保应收尽收。
(二)狠抓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一是合理利用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打破部门、行业界限,采取规划整合、项目整合、板块整合方式,通过贴息、担保、以奖代补等办法,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经济社会建设,提高三大产业对财政的贡献份额。二是加快项目建设,围绕“项目推进年”活动,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对已达到时点进度的项目要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对未达到时点进度的项目要倒排工期,力争11月底前赶超计划进度,努力形成税源增长的新支撑,为财政增收奠定基础。三是加快推进工业生产。围绕全年工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和领跑全市目标,采取“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办法为企业生产提供保障,指导帮助企业拓宽销路,力促大西沟铁矿等规模企业满负荷生产,促进同兴公司等新建企业达产达效,千方百计为项目快速推进创造条件,确保重点企业达产达效和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提高重点企业税收比重。四是积极顺应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新形势,抢抓10月份省市编制专项资金预算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的包装、推介、上报工作力度,精心包装策划一批产业链条长、发展前景好、规划理念新的大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的大发展。
(三)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支出管理。一要严格执行人大批准的预算,从严从紧控制因政策性或突发性事项需要追加的预算,增强预算的刚性和约束力。二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按照八项规定的要求制定本部门、单位年度财务计划,从严控制日常支出,实现公务出国(境)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用零增长。三要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格按预算、按计划、按进度拨付所有资金,除突发性事项外,一律不给部门单位或乡镇超调资金、不向外借款,合理统筹安排各类资金,千方百计确保年度预算的顺利执行。
(四)加大争取资金力度,缓解收支矛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改革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各部门要全面提高对专项资金改革的认识,紧紧抓住改革机遇,全方位捕捉项目信息和政策依据,加强上下级的联系沟通和项目的前期协调,积极申报项目,争取专项资金。财政部门要积极为项目单位提供项目申报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专项资金到位率,确保社会事业发展和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