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基础建设,丰富文娱活动,着力提升文化支撑力,推进各项文化事业蓬勃快速发展。
一是完善文化设施。不断完善县文化艺术中心、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数字影院、老年大学、文化休闲长廊、三道井文化休闲公园等文化设施功能。乾佑镇等3个文化站达到二级文化站标准,打造农村文化大院20个,新建村级文化活动室40个、数字农家书屋13个,实现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覆盖。安装广播电视户户通17883户,广播覆盖率达94.2%,电视覆盖率达97.3%。建成大型综合型体育场一座,东昇文化主题公园、凤凰镇综合文体广场等文化类建设项目快速推进。
二是保障文化权益。着力提升“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确保在节假日和8小时以外免费开放。先后各为镇、村发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投影仪、音响108套,配送龙、狮子、秧歌服、扇子、花伞等文化用品264套,扶持文艺社团40余家,文艺社团月月有演出。每年在农村放映公益电影1400余场次,每月每村1场电影,凤凰镇流动数字电影放映队荣获全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先进单位。县广播电视台开办了《开心30分》、《农广天地》、《健康一点》等12个栏目,《柞水新闻》实现日播出。
三是丰富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了陕南风情歌舞《竹风清音·渔鼓情》,得到了各级好评,部分选段在上海世博会上演出63场次;“柞水渔鼓”先后在世界道德经论坛、世界文化遗产节、西洽会开幕式、省旅游节开幕式和西安世园会成功演出。成功举办了庆祝“七一”及迎国庆“警民一家亲”文艺晚会、农民文艺汇演等活动。编创了具有地域特色文艺作品64个,开展大篷车文艺巡演、《送欢乐乡村行》等活动近50场次,组织民间社团演出500余场次,《舞动幸福万人健康》被省文化厅评为群众最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之一,群众性文化活动空前活跃。
四是保护文化遗产。对全县1484处不可移动文物和2处省级、3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了“四有”落实,完成613件国有可移动文物的信息采集,省保单位凤凰街民居保护规划通过评审,一期修缮已全面启动。现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8个、市级非遗项目20个,其中《柞水渔鼓》、《杏坪皮纸》、《柞水十三花》、《柞水洋芋糍粑》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3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单位,连续20年未发生文物和文化遗址损毁事故和重要文物藏品被盗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