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年间,九华山、文公岭寺高庙耸,缁素云集;晨钟暮鼓,秦楚相闻。文公庙矗在秦岭主脊,清代同知李晶临摹米芾书“第一山”。文公即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的谥号,任京兆尹时,因“一封朝奏”被贬为潮州刺史,途径蓝田县蓝桥镇,云横秦岭,遮天蔽日;雪拥蓝关,立马难前,赶赴贬所的期限转眼即到。可屋漏偏遇连阴雨,船破横遭顶头风,侍从坐骑又双双冻死。不可违背的圣旨与“天下之大阻”的秦岭,让韩愈陷入进退皆死的绝地。在这关键时刻,得道成仙的韩湘子惚兮恍兮的出现了,点化其叔父一路西行至葛牌界,从九间房一低矮的山垭翻过秦岭。
穿越成功的韩愈,在九间房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款待和悉心呵护,他们烹制出筋道绵长、甘滑香醇、和胃润肺的糍粑予以招待;并挨家挨户的腾出最好的房间,轮流侍奉,调养冻疮。九天以后,元气与冻伤得以康复的韩愈,在村民依依不舍的目光里,抖擞精神,昂首阔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揣着对糍粑的依恋,走上了转运重生之路。自此,山垭就被称为“文公岭”,若干年后便有了“文公庙”。
秦岭沟豁纵横,道路千条,能纳入驿道和商道的却少之又少。九间房因其平缓的坡面和笔直的路径,成为陕南通往长安的重要驿道与丝绸之路的物流官道。早期,这里既无客栈庙宇,也无居民僧侣,翻山越岭者都要自带粮草,疗饥止渴,保持体力,投奔长安。长途跋涉本已艰辛,还要背着沉重的干粮袋,就更加耗时费力,苦不堪言。
临潼白氏、三原于氏、商州党氏独具慧眼,插草为标,相邀在文公岭的青山绿水间,挖土砌基,伐木立柱,割草盖房,三家各建起三间高矮适中,宽敞明亮,草木混搭的茶寮酒肆客栈。自此,九间房在秦岭之巅诞生。至于后来的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来的,还是从湖北通山响水湾上来的,不用细问,只要他们张口说话,一听便知。
九间房位于柞水县东北角,与蓝田县、商州区毗邻。到柞水县城75公里,去蓝田60公里,距西安90公里,至沪陕高速葛牌出口14公里。境内层峦叠嶂,峰回路转;林茂水丰,云缠雾罩;环境清幽,区位优越。所以,要以旅游目的地为定位,建设富有鲜明特色的美丽乡村。
九间房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灵魂。唐宋年间,文公岭、九华山、头庙、上庙、中庙、老庙等庙宇星罗棋布,各有千秋;近代革命中,李先念、徐海东曾带领红25军“九进八出”九间房。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美丽乡村注入了不朽的灵魂。
九间房完整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保障。九间房,山水钟灵毓秀,房舍幽静古老,山林葱翠浓郁,溪流波光粼粼。岚霭,悠悠萦绕山间;炊烟,袅袅升腾上空。山连着天,水连着山,山水草木都在淳朴自然的生态环境中灵动。
九间房洁净的空气资源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法宝。这里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五万多个,而古都西安的钟楼附近每立方厘米仅一百个左右,相差五百倍。所以有专家说,九间房一个晚上的睡眠质量,相当于西安三个晚上的总和。负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有人把负离子称为"空气维生素",并认为它像食物的维生素一样,对人体及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的甚至认为空气负离子与长寿有关,称它为"长寿素"。
九间房独特的唐式民居是建设美丽乡村的载体。九间房初始是草木混搭的简易建筑,很难抵挡狂风暴雨的袭击,盛唐时期,百业兴旺,物阜民丰,杂居的南北移民们就把各地的建筑用材、建筑方式相互交流,结合实际烧砖炼瓦,夯土成墙。几年间一排排三间两厦或者明三暗六,粉墙黛色的诗意栖居,依山傍水,拔地而起。这种土木结构的房屋结实稳固,挡风防火;冬暖夏凉,赏心悦目;历经沧桑,千古不衰。
九间房广袤的田园风光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千百年来,农民、农业生产都是与土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配合着大规模的土地整合,而在民居周围留出土地,让他们依然耕种田园,让他们不离开土地,就是对农民传统习惯的尊重,也是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必须将田园划入美丽乡村的规划蓝图,充分考虑农村的差异性,满足农民需要,反映乡村之美、农家情趣和田园风光,种出效益,种出风景。
九间房美丽乡村建设的主题是:
1,九间房,云端上的唐寺宋糍。
2,九间房,山顶上的唐宋味道。
3,九间房,主脊上的唐朝村落。
一、挖掘与保护结合,展示寺庙的原基原址,引导游客探幽寻古,登山健身,没有必要大兴土木,恢复庙宇的原貌,只要能看到、听到、想到久远的曾经即可。
二、打造“九间房糍粑屋”品牌。展示糍粑工艺流程,制定糍粑质量标准,规范糍粑推广服务,讲好糍粑故事,卖好糍粑产品。韩愈在九间房疗伤期间,糍粑美食使他的身心得到了充足的滋养。因而,他的后半生也与糍粑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府衙、在民间、抑或在文人墨客中,不遗余力的传播糍粑的制作方法、糍粑的营养价值、糍粑的美学内涵、糍粑的饮食搭配。以致到宋朝兴起了一阵糍粑热,不信,杭州的宋城“客家糍粑”正在热卖之中。
三、培育“九间房文公居”品牌。韩愈栖身的九间房民居,应该谓之“文公居”,利用现存的民居,借鉴芦茨土屋的做法,培育山居品牌。芦茨土屋是典型的乡间别墅,只有八套住房,每套风格各异,个性鲜明。有东南亚风格,田园风,中式风,也有地中海风情的,充满设计感。值得一提的是,原木房子做到了对环境的最大尊重,一颗古老的杨树完整的穿过阁楼露台上的地板。土屋的公共空间相当的大,每个房间的露台和公共空间相连成一片,同时也是相互独立的,上面有躺椅,土屋的人走出房间就能沐浴在阳光里。土屋的每一个构造,每一处设计都匠心独具,摆放的饰品都是从世界各地淘来的,日本的烛台、泰国的化妆镜、印尼的灯罩等。另外,芦茨土屋硬件也有保证,所有客房全部是按照星级酒店的标准来配置,柔软的被褥、二十四小时热水、独立的卫生间,让都市客在乡村田野尽享现代生活。
四、爱护环境,搞好公益服务。道路畅通便捷,河流清洁卫生,山坡林像整齐,收费公平合理,村民文明礼貌,车辆停泊有序,社会治安稳定。这些都有赖于各级的重视、各方的配合与民众的自觉参与,齐心协力,为建设美丽的家园,为实现小康目标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