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本地的物质条件出发,不断完善、丰富了吃的多样性和科学性,在色、形、味、香方面创造了一些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席菜和风味小吃。由于先民多系江南一带的移民,饮食习惯和烹饪技艺多带有江南色彩。
名席菜
柞水流行的名席菜有十三花、八大件、三台席等。这些名席菜以肉、鱼、蛋为主,工序复杂、严谨。以十三花为例,是真正体现了色、形、味、香的杰作。它是以四荤、四素、四干果和一个大拼盘,配成13个凉菜。大拼盘由变蛋、香肠、猪肝配成,正中插一葱叶或菠菜,摆在席桌中央。其余四荤、四素、四干果摆在外围。远远看去,其形如13朵色彩各异的花朵,故名“十三花”。
客人坐定,依次交叉上四大碗(全鸡、肘子、肚丝汤、肘卷)、四大盘(糟肉、凉拌、小炒、八宝饭)、二道池子(鸡蛋醪糟、鱿鱼汤)、二道衬子(牛肉、糕点)。十三花席菜要求色、形、味、香全部合格、优良,技术过硬。如“全鸡”,杀鸡时颈部刀口要小,一刀切断动脉血管,不返二次;掏挖内脏切口要小,以免影响全鸡形象;脱毛时水温要适度,不能用沸水,以免烫伤鸡皮;内脏要清除干净,毛拔净;下锅用文火煎煮,煮熟后再用油炸,炸后再上蒸笼。如此制作的全鸡,芳香、酥嫩,鲜美可口。其它菜同样要按照严格的工序和必须的调料,方可达到标准。柞水各大饭店、宾馆,在做各种席菜时,向来是按照工序要求,一丝不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