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登上南天门已是六年之前了,之后也多次到牛背梁游玩,但都因懒于攀山,而止步于羚牛谷。反而前日丢下羚牛谷,乘坐新建成的索道,再次登上南天门。
坐索道的感受与走步道是完全不同的,就好像望远镜看到的是大轮廓,而放大镜可以看到小细节。索道采用全透明车箱,前后上下皆可成景。放眼向上,虽没有晴天碧兰,却也不失阴天的温和。左右玻璃瞧去,各种植被高大茂密,树梢随风阵阵飘摇,此刻的感受已不再是站在山顶,而是站在山项的树顶上。脚下清晰可见的是一片野菊花,虽然生在这贫瘠的山石地里,但那黄灿灿的、密密麻麻盛开在细瘦枝桠上的花却是那么阳光与倔强,丝毫不觉气馁。索道缓慢向前即将越过漫雾的山谷,雾让周围一片白茫茫,顿时你在哪、上下都有什么全然不知了,这对第一次上来的人来说真是一个考验,起码当时的我是有些害怕的。转而看看身旁的几个同事,要么在拍照,要么在说笑,不亦乐乎,问而得知是熟而不惧。
揽车到达的位置称为骆驼峰,沿着山上的石子小道向前走,你会发现两旁的植物大都又细又矮,就连以高大称著的柞树在这里也只有成人胳膊粗细,有的树高还不到两米,与山脚下的树木相差悬殊。除此之外,还能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秃头,就是树的背面没有一枝一叶,所有的枝叶都朝另一面生长,造就这些植物特点的原因与这里高冷的气候环境息息相关,正所谓适者生存。
行至一平坦处,登上鹊桥,极目远眺,峰峦叠嶂,沟壑相连,延绵不绝,随相机一拍都是一幅极美的风光图,再加上雾的点缀,更是绝美。雾是灵动的,时而厚重,时而轻薄,时而缓似炊烟,时而急如洪流,时而在指间流动,时而飞向天边,沉在谷底的、挂在山腰的、停在树梢的,像一个个棉花糖,像一朵朵浪花、像一匹匹骏马…….让人不禁感叹,美人千面不过如此!
走过石崖路,迎面一棵不老松,树上已挂满祈祝吉祥的红符,有的有字,细瞧很多都是游人祈祝家人平安长寿的,能否应验不重要,单有他这份心也足以让人感动。再往前走是一片红桦林,因为树皮红艳而被称为红桦树,一般只生长在海拔1600-2700米的地区,美观耐寒。有人说如果新彊的白桦林里长几株红桦肯定更美,有人赞同,也有人说那样就不叫白桦林了。红桦林中隐约可见一排小木屋,既可吃饭也可住宿,这是专为游人而建的服务区。
从服务区到南天门是可以看见的距离,但走来却用了半个小时。远看南天门位于两山之间,平坦开阔,廊门牌柱与《西游记》中所描绘的“南天门”十分相似,是天宫点兵布将之重地,气势雄壮。两门柱之上镶刻对联“南瞻北望峰林琼花天下山水归秦岭,星移斗转白云碧汉牛背日月佑长安。”南天门连天宫,牛背梁佑子孙。站于此,览众山观云海,思因果悟人道,大小恒变之间,得失取舍了然于胸,正应横批:“逍遥至尊”。这大概就是智慧的建设者们想借此联此景提醒人们放下贪婪与狭隘,心存善处,珍惜当下,做个逍遥快乐的人吧。
一路平和欢快,一路收获良多。再登南天门之行让我重新打量起牛背梁这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山峰,是美,是魅,是歌,是禅,是豁,是达,也或许正如学者们笔下所说的那样:父亲山,是父亲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