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秦岭是中华父亲山,那么营盘就是秦岭父亲手掌上的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打开柞水地图,你就会惊奇的发现,柞水就是一幅昂首向前的羚牛,营盘就是牛的头部,大自然多么神奇的造化,牛背梁因此得名而不足为怪,也有研究道教文化的朋友,言之凿凿的说,营盘牛背梁,因老子李聃骑青牛过此山,多有遗迹,《道德经》的高度就是牛背梁的高度。无论怎样演绎理解附会,牛背梁作为秦岭一脉,横亘在陕西中部,柞水北部营盘境内,北望长安,南统柞水群山是不争的事实。
营盘镇地处乾佑河源头,位于柞水县西北部,西与宁陕县相接,北于长安县毗邻,是柞水县的北大门。因其扼秦守楚的地理位置,素有 “秦楚咽喉”之称。镇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是柞水地域面积最大的镇,也是商洛市境内最大的镇,约占县域面积的八分之一。境内北部的牛背梁海拔2802米,是秦岭东段最高峰,也是商洛境内群山屋脊。
营盘镇有丰裕的自然资源、多样的动植物资源、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孝义厅古厅城遗址、药王孙思邈遗留的药王庙等古迹,有贯穿镇域南北连接陕南乃至湖北的秦楚古道,更有中国第一、亚洲第二的铁路隧道和亚洲第一的公路隧道等现代人文景观。牛背梁国家级动物保护区内有世界珍惜动物羚牛,牛背梁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优美,自然景色十分迷人。一个新型的旅游生态产业园正在千年古道周边形成,犹如一条珠链上镶嵌的众多熠熠生辉的明珠。
营盘在历史上是贯穿南北的交通要道,是老一辈人北上长安南下汉口的贸易商道,是人们记忆深处的行旅之乡,如今成为后人的旅游胜地,旅行之乡。
营盘的名称无疑来源于军事,历朝历代为兵家常争之地,因古代农民造反军和官军在此长期安营扎寨而得名。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巩固秦岭以南防务,亲自率军到营盘等地巡查,自宋代始,朝廷就长期派军队驻扎在营盘街,营盘名称由此而来,以后历朝历代,均在营盘街、药王堂等地成建制驻扎军队,把守这一交通要道。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陕西省政府为了统治岭南,专门在在营盘大山岔设防务性质的孝义厅,级别高于县府,按现在行政级别比照当属于副厅级建制,可见其地位之重要,今厅城遗址犹存,复建工程业已启动。因厅城狭小,商家旅客多以距此三里多地的营盘街为商铺驿站。
营盘街西邻乾佑河,东依碉堡山,呈南北走向。距柞水县城18公里。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成为南来北往客商、逃难逃荒的人、躲避官司的人们最好的落脚地。清以前少有居民,均以军队为主,街道居民不足千人,往往军队在数千人之多,有过往旅人看中军队这一固定客源,方长期居住下来做起买卖。营盘没有原始居民,都是南来北往的客居者,长安人十之八九,也有陕南等地和江汉等地移居此地者。
历史上,贯穿营盘南北的义谷道(今称为秦楚古道),在整个古道中最为险要,也最为有名。无论从长安的那个峪子口翻越秦岭都会从南坡营盘境内的大峪、小峪、太峪出口,最终会与营盘街,营盘又是这些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此奠定了营盘终南首镇的地位。
营盘就是秦楚古道中一个遍布历史故事的多彩的珠链,串起了历史和人文,连结了古代和现代。一道道沟、一面面坡、一个个起伏的山峦都留下了历史伟人和文人墨客的足迹,一不小心,你走累了坐着的散乱的石基,也许就是刘秀当年住过的房子。随意行走在营盘的沟沟岔岔里,到处是风景,一步又是一重天,往往走向一处悬崖绝壁,看不到前路,一低头,峰回路转,又是世外桃源般的绝好去处,不由不让人惊喜连连,这就是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