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促进全域发展和结构调整、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全面夯实责任,高标准完成了18个美丽乡村建设任务,总投资达5.25亿元,打造了营镇、联丰等一批美丽乡村典型。
(一)科学规划设计,找准建设定位。积极借鉴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创建“十大模式”,按照“全域整体规划、专业团队规划、因村分类规划”的原则,聘请浙江远见、西北综合勘察设计院等知名设计公司,将美丽乡村规划与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通过现场勘查设计、充分调研论证,选取生态保护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作为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定位,通过组团开发、板块推进的办法,对美丽乡村项目进行巧妙布局,实行一条山沟一个规划版本,一个分区一个建设方案,一户一个设计图纸,避免了千村一面,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符合实际、特色明显。
(二)严格标准要求,加快建设进度。坚持把美丽乡村作为“会客厅”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按照“五美”标准,全面加快建设进度,巩固提升了朱家湾国家美丽乡村、石瓮子社区秦岭美丽乡村创建成果,突出抓好营镇社区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入口形象、时尚主街、怀旧老街、滨河休闲、孝义文化、特色民俗体验6大功能区,同步推进北关社区等15个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农家乐、家庭旅馆、旅游电商等三产发展,打造了阳坡院子高端名宿区、西部风情97号驿站等一批新型业态,实现了“村美”、“民富”和“人文”的有机统一。
(三)打造新型业态,做强产业支撑。围绕“三县一基地”建设,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农村经济新业态,最大程度提升“美丽效益”。全力推进以西川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园为重点的10大农业园区建设,为实现“接二连三”、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大力培育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设施蔬菜、烤烟、魔芋、蚕桑、水杂果等5个区域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10000亩。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了具有影响力的张家坪花卉观赏区、天书山寨饮食一条街、七药观赏园、自行车赛道、营镇韩美风情饮食街等一批新型业态,提升了美丽乡村的发展支撑。
(四)深挖乡愁文化,提升乡村品位。坚持把品位提升作为重要内容,注重乡土气息、文化根脉等内涵挖掘,加强对农耕、美食等地方特色文化的包装提升,注重建筑材料、花草树木和灯光灯带的选择搭配,在街区布局、房屋建筑、草木器物摆放上,都按照“上下高低错落有致,左右前后凹凸蜿蜒”的原则,体现了立体感、层次感。合理布局停车场、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将文化元素渗透到农家乐及特色民居改造建设之中,用乡土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神”,传承了“十三花”、“八大件”等柞水特色“席面”,打造了“喜鹊屋”酒吧、石瓮“石头”文化、营镇“孝义”文化,彰显了乡愁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