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冬,从乡下院子离开的那天上午,爸爸在锁门之前,把邻居送的那一升包谷米撒进了院子的竹林。本来爸爸最爱吃包谷米了,邻居知道他爱好才送的。
我很不理解。“鸟饿。”爸爸一脸平静,“天寒地冻,没有食物,有些小鸟会因冻饿缺少能量等不到春天的!”
院子里的东边长起一块竹林,是前几年院子刚修好时,爸爸托人采了一丛金竹;因为工作忙,顾不得种在原定的地方,把竹苗临时靠在灶房的屋檐下,用土盖住根部。等爸爸忙完工作时,金竹就在那里扎了根,三两年间,那丛竹子就成了一片竹林,在院子安生了。
我们老家是黄土,周围没有竹园。有了竹林,安静的院子就招来好多鸟,红尾雎、白鹡鸰、土画眉等,甚至还有爱唱歌的黄鹂和凤眉,许多鸟只有从事林业工作的爸爸认识,我都叫不上名字。
爸爸在节假日常回到一百多里外老家的院子里,那里除了竹林还有一块菜地,有杏树、桃树和石榴,院子外还有柿子树、核桃树。爷爷奶奶去世多年,那里也没有什么牵挂,妈妈劝他不要跑老远的路。但爸爸说,人不回去院子里就长草,除草种菜是一种有益的生命活动。那不是省菜钱的事,是一种淳朴的情节;实际来往的路费远比省的菜钱多。
爸爸回到院子里,把树枝整理得很得体,菜种得横竖成行,竹林布局得修长挺拔。他说自己在院子里有时静静坐几个小时,无忧无虑,脑子一片清静,那些在城里积攒的烦恼都让乡下蓝天上的白云给飘走了!
院子周边有一些边角地,爸爸种上几行包谷,一片豆类,但这些收获都被他冬天洒进竹林喂鸟了。在冬天,爸爸把吃剩的饭也放在竹林里;那些鸟也习惯了和他相处,吃他投放的粮食和剩饭。
每年院子外的柿子都不采摘,是留给鸟的食物。有一年他竟然把晾晒好的几串柿子干也故意从家里拿出来,挂在院子里的一棵树上。
我有时说,这秦岭山区山大、林大,很多鸟都是自由生活,我们只能尊重自然,靠在院子里投放食物也不一定必要。
爸爸说,竹林召鸟是客观事实。因为我们家周围没有竹林,院子里有片竹林,就是一些鸟的乐园。她们在这里找食,可食物是有限的。很多小鸟因为没有食物,能量不足,渡不过冬天。人不仅要给人们做一些好事,有时也要给鸟一些帮助,当春天鸟语花香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多一份安逸。
爸爸还说,院子的竹林就是我们的天然鸟笼,城市里是看不到这样自由的鸟。他每次在城里看见笼里的鸟就说:“这鸟没有自由了!自由和生命一样重要啊!”
冬天我偶尔回到老家院子,晨光初升时,总是看见几只画眉在豌豆地里跳动,它们没有一点害怕人的意思。因为工作忙,有时周末和节假爸爸还要参加一些集体或个人的业余活动,毕竟不能定时回老家喂鸟。
但只要爸爸冬天一回家,许多鸟就在竹枝间张望,它们可能盼望爸爸已经好久了,习惯了只要爸爸一回院子,她们可以饱食几天,为第二年的春天储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