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古道,是古代秦国通往楚国的一条驿道。是连接秦山楚水中国最早的“高速公路”,为发展华夏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以及南北物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历史上由秦入楚的咽喉要道,由此得名秦楚古道。
秦楚古道经历了初建到逐步修建完善的过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秦朝初年至秦末时期修筑,起始长安,终至秦岭终南山,绵亘三百余里;第二阶段为东汉、西汉王朝时期修筑,从陕西柞水至安康,至湖北襄阳,长约五百公里;第三阶段为三国时期修筑,自湖北襄阳起,经荆门至江陵纪南城(楚国故都遗址,荆州古城北十里许),长约一百五十公里。
我们本次行走的秦楚古道属历史上第一阶段贯通西柞的“义谷道”中的一段。全程穿越路线如下:柞水营盘--太河--花门楼--耍钱场--终南山草甸--主峰凌绝顶(2604m)--翠华山草甸--甘湫池--翠华山景区。
这一次出行,都是网络联系,基本上都没见过面(事后证明,这群志同道合、热爱户外的小伙伴们,相处很和谐,很快乐)。
16日下午,按事先约定,两点碰面出发,乘321路前往城南客运站,与老区的两位同志会合,一行共十二人,队伍也是蛮大的。
四点坐上去柞水的汽车,一路高速,4:45到达亚洲最长的隧道——终南山隧道,全场18020m,那个隧道,真的是很长,汽车走了好半天,等出了隧道,有一种重见天日的感觉,后面我们徒步经过这里时,还专门到隧道口拍了照片。
下午5:00到达柞水营盘镇,开始了我们的行程。
沿着一条简易柏油公路行走了大约两个多小时,到达秦丰镇,天差不多已经全黑了,打起手电继续前进。
在焦队“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的原则下,我们进村了,惹的村里的狗叫个不停。农村人休息的早,大部分民房都熄灯了,沿着村子里的小路,看到每家每户门前都堆码着整整齐齐的柴火。
终于看见了花门楼,往前走了不远,找到了传说中的“老万家”,老万给我们煮的挂面,饥肠辘辘的我们,吃的啥都没剩下,不知是人家做的味道好,还是我们都饿了,反正大家都觉得很香。
喝了点小酒,抵御寒冷,十点多进入休息状态,我和焦队、教授、高亮把床拼一起,大通铺就寝,睡之前焦队和教授分别来了一段比较恐怖的“撞鬼”小故事(结果第二天对门房间的小郭对我们半夜不睡觉表示“有意见”,呵呵……)
17日,早上六点起床,迅速洗漱,吃过老万准备的早饭,七点一刻,我们出发了。
听说买票的刚过去了,一路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八点到了景区,买过门票,进山了。
九点多看见了第一个“秦楚古道”标识牌。真正的踏着古道前进了。景区现在在建设,古道和公路弯曲交错,向上延伸。
十点多到达了比较有名气的“耍钱场”,据说当年赵匡胤没做皇帝之前,也在这里赌钱,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这里也就出名了。进山的公路也修到了这里。从耍钱场往前,就是石阶路和小道了。
中午行进到了终南山草甸,看见了“中国南北分界限”“黄河长江分水岭”“湘子问天石”“第四纪冰川遗址”的标识牌树立在牛背梁上,回望来时的路,只见层层叠叠的山岭,都在脚下了。
注意那棵树,很有特色,地理上称为“旗树”。
过了翠华山草甸,基本都是下坡路了,因为是北坡,积雪很厚,接近半米深的雪,让以前的石阶什么的都成了浮云,能看见的,能感觉到的,就是厚厚的积雪,索性放开了,顾不得鞋子里进了多少雪,基本是一路狂奔速降,小郭非常想滑雪下山,关键是摩擦力太大,老是滑不动,所以一直在念叨如何增大脚掌面积,青青比较帅,往雪上一坐,沿路下滑,省力不少啊!
下到甘湫池时,已经四点了。甘湫池是山崩形成的一个堰塞湖,后来由于池水渗漏,池水干涸了,记得以前上课时看过孙老师的一篇论文,讲的就是关于这个甘湫池的形成和池水渗漏的。这时候同志们的鞋子,基本上都能自动往外滴水了。在甘湫池边上脱鞋晾脚,休息了十几分钟,继续下山。
到了甘湫池,我以为快到山下了,都下降了这么多了,往前走了走,看见了山底的翠华山滑雪场,才知道脚下的高度,基本和翠华山的主峰顶高度差不多,想当年爬了个翠华山,把我累得够呛。看来我们这次登山,确实有高度啊,走完一山,看见脚下还有山,很是有成就感。
从滑雪场向前,就都是公路了,过了天池,拖着有些不听使唤的腿,从十八盘下来,六点十五分,终于到了山门口,腿都要断了。
穿越成功了!
回想这一路,累计行走了14个小时,一路笑声不断,感谢队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