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一个神秘的地方。因了追梦的向往,我鼓起积攒了好久的勇气,在春末夏初踏上旅途,完成了从西安古都到日光城拉萨,由林芝到日喀则,经雅鲁藏布江到天上雪山的心灵之旅。高原的蓝天与圣湖、雪山与草原,磕长头的朝圣者,还有飘扬的经幡,目之所及无不令人震撼。然而,在神奇的异域风光面前,尽情把一幅幅美景收纳心底的同时,脑海里缠缠绕绕的还是日喀则市的罗林村家访。
据了解,罗林村是当地实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村子,共36户村民,原来生活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当地政府为了改善群众生活,统一规划新建房屋,把村民搬迁到这里安家落户。现在,每户都至少有1人在该村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工资从1600元到3500元不等,同时每月还有700元的房屋租金收入。然而,如此魅力十足的民俗游还是近两年才打造的新兴产业。
罗林村位于318国道线上,前些年,并没有先天的旅游资源,从拉萨开往日喀则的旅游大巴都是过路车,除了留下尾气没有停留观光的。2014年,当地党委政府经多方协调、磋商,通过引进专业旅游开发公司,达成了“无中生有”建旅游景点的共识,打造民俗旅游重点村,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开发公司集中修建银饰产品加工厂及配套设施,租用36户农家客厅作为销售点,形成了以观赏后藏家庭民俗风貌、藏式银饰及特色产品采购为一体的休闲旅游模式,全面打造旅游文化产业,实现了本地村民就地就业、就地增收。
旅游归来,我总是把家乡的景点式旅游与罗林村的集体化产业作比较。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距西安市仅65公里。境内有牛背梁、溶洞、古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融“名山、名洞、名镇、名村”于一体,被誉为“终南首邑,山水画廊”。4A级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参天古木、奇花异草、冰川遗址、云海飞瀑,对于大都市的人们来说,就是人间仙境;誉为“北国奇观”和“西北一绝”的柞水溶洞,喀斯特溶洞群洞洞相连,天佛洞百神像栩栩如生,在山清水秀的群山中别开一重天;穿越世界长度第一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受,终南山里随处可有体会……这些自然景观是大自然对秦岭南坡的偏爱,异域的日喀则罗林村并没有迷人的风光。
然而,罗林村凭着传统的银饰工艺和民俗风情,让村民人人各尽其能,家家安居乐业。
让我的镜头再次回放聚焦到拉姆的客厅。游客们在主人热情讲解的同时,参观了精美的壁画,享用过糌粑、土豆、酥油茶,纷纷表示想要拥有一件银器。此时,拉姆掀开了客厅里一个桌子上的红绒布,顿时煜煜生辉、琳琅满目。有银碗、银筷、银勺、银镯、银链、戒指等银器和饰品,图纹精美,令人爱不释手。拉姆说,因为这种银饰都是纯手工打制,所以产量不高,产品供不应求。大家来做客都是有缘,有需要的可以付现金也可以刷卡,价格一律27.6,不打折不抹零不回赠,每件产品都附质量保证书,卖得的收入统一交给村上。顿时,客厅又成了生意火爆的商店,游客们挑选商品,拉姆的家人帮忙开票打包。“喂,我是一号文化代表拉姆,再配送两个银碗、五个格桑花项链、还有……”不一会儿功夫,厂里工人已经送了好几次货了。一行16人,多则上万,少则两千,买得宾主皆大欢喜,并且多人称赞这个买卖做得光明磊落。
再说岭南的传统工艺。银饰品加工、铜酒具加工、铁农具打制,酿酒、熬糖、薰腊肉,不论是器具制作,还是风味饮食,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明显的地域特色。特别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在这里作为家庭副业得到传承和改进,手工作坊里传统枸皮纸制作工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保护,精工细作的土纸也深受书画爱好者青睐。还有,称为“汉江古镇活化石”的凤凰古镇,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和开发。在拥有如此厚重文化底蕴的集镇上,传统工艺如何才能避免面临失传的命运,非遗如何更好地擦亮文化品牌,百姓如何在满怀工艺自豪的同时,能够尽情享用实实在在的实惠……,值得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