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月月圆逢月半,人间月圆是中秋。在人们的眼里,月儿圆圆是一件很祥瑞的事,中秋佳节,团圆是最美满的情态,自古国人也一向追求花好月圆的圆满结局。
尚未至中秋,大街小巷里都已是中秋的气息。走在路上,随处可听得人们说过节两字,脸上溢着不自知的喜气。只因百姓们过着安稳而瓷实的日子,便把过节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对待,因此,节日就有了神圣的意味。这种如根扎于土的生活情意令人动容,再凄冷的心境,也会被熏暖,就像一片贫瘠的土地突然开出了一朵牡丹,你只能以同样饱满艳丽的颜容与之相对,方为不枉。
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明月高悬,秋风送爽,人们饮酒猜拳,合家同欢,品着月饼,嚼着亲情,在清风朗月中品味着生活的幸福,陶醉在秋天的收获里,充分感受着生活的丰足与惬意,那种感觉实是美好至极,人生得此之欢,夫复何求?
这样的日子无疑是举家欢喜的。人们从各个地方赶回家中,与家人团圆,也为与月亮有个约会。看月,须得是有众多的人在一起看才显得热闹,一个人赏月,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冷清。月圆人不圆的日子多多少少让人感到有一点寂寥之感,或者说是萧瑟之意,有一种独处一方不是家的感觉。人的心,在很多时候是需要有一些东西去充实的,譬如说情感,譬如说亲情,譬如说是一种浓烈的氛围。而这在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的本能,人多了才显得有气氛,人多了才显得热闹,而这热闹二字,便是对人们所追求的幸福生活的最好的注解。
古语有月满为盈之说,月亮圆了即有兴盛圆满之意,寓示着万事和顺、丰盈充足。此时,大地是丰收的,人心是充盈的,生活是和谐的,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一轮皎洁的圆月而变得美好无比。那一轮明月,光照中华大地,光照文坛千秋,多少文人墨客睹物思情,留下了传世佳作。旅居的人望月,家居的人赏月,不管身在哪里,不管所处何方,这月儿,永远都是人们心中一个无法释怀的情结。一轮中秋月,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扉,不论是欢喜与思念,都那样美、那样深、那样重地触动人的心弦,令人心湖起伏难平。
月亮以她的阴柔之美和母性的宽厚,带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眷恋,在柔和恬静的月光中,人们的身心得到了彻底释放,所有的人都像是置身在母亲的怀抱。唐人曹松曾有诗《中秋对月》: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有月亮朗照的地方,纵然是在天涯海角,也能感受到亲情的召唤,这种家国情,总与月亮有关,总与中秋相伴。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看呀,月亮已经升上来了,唯愿花好月圆人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