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胜武,男,1966年出生,陕西柞水人,现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从事油菜遗传育种研究。
主要荣誉:
1998年胡胜武参与的《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利用研究》,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胡胜武副研究员和他率领的科研小组,在油菜育种中已培育出纯合两型不育系,得到了全不育群体、双低恢复系和临保系,使陕西成为继上海之后油菜显性核不育 三系配套的省份。
主要成果:
《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利用研究》,胡胜武等, 该项目首次对陕西省油菜种质资源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共搜集、鉴定种质资源333份,鉴定出一批具有高含油量、高抗(耐)病等优异性状的种质资源。国内有关科研、教学单位利用这些种质资源材料,已经育成12个油菜新品种和一批优质品系及雄性不育恢复系,并利用该项目首次引人我国的芸薹属三个基本种之一的"黑芥"开展了我国野生油菜及芸薹属植物的形态、细胞、遗传等学科的大量研究。特别是首次发现陕北高原这一高含油生态区及其分布于这一地区的低芥酸含量黄芥新类型。这一结果为开发利用陕北黄芥及研究我国芸薹属油料作物的起源、分类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为油菜科研和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年育种专家胡胜武副研究员和他率领的科研小组,在油菜育种中发现了比目前所广泛采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更为稳定的显性核不育材料SHAAN—GMS,并从1994年开始,经过长达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深入系统研究,揭示出了其遗传规律为二对显性基因互作控制,现已培育出纯合两型不育系,得到了全不育群体、双低恢复系和临保系,从而拓宽了陕西油菜育种的途径,并在油菜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情景,同时,实现了陕西继上海之后油菜显性核不育三系配套的省份。
目前在研课题
国家油菜现代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科学家岗位(遗传改良与繁育研究室nycytx-00505)油菜化学杀雄岗位科学家,国家农业部,2007-2012,总经费350万
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美国优异油菜品种的引进及育种利用(2007K01-05),200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