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多家企业生产的食用调和油造假事件,消息称有一些食用油生产企业打着所谓高端调和油的旗号,实际上几乎都是采用普通植物油勾兑出来的低端油。
面对这种食用油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我们消费者应该如何才能买到放心油呢?如何选购优质的食用油?
一、选择大品牌
像其他包装食品一样,食用油生产企业的信誉、设备、技术和规模与食用油品质密切相关。一些黑作坊生产的食用油可能无条件检测质量指标,会使化学残留物超标,存在危害使用者身体健康的风险;相对而言,大品牌食用油企业会有严格生产工艺及品质管控,品质有保障。
二、看好生产日期
油的质量和新鲜度有很大关系,存放时间太长的油不仅会影响油脂风味,降低营养价值,并且可能存在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的问题,食用过期产生异味的食用油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要特别注意食用油的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大厂家因为买的人多,回转快,一般生产日期比较新,油自然比较新鲜;包装开封后的食用油不宜长时间存放,尽快使用。
三、从价格看优劣
“一分价格一分货”,我们以价格较为低廉的大豆油为例,他是食用油中常见的产品,价格过低的大豆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根据目前的原材料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我们估算了一下,购买一瓶正宗东北非转基因、大品牌品质有保障的榨大豆油需要65元左右。食用油价格过低时大家就需要擦亮眼睛,不贪图便宜,做理性的消费者。
食用油消费的三大误区需注意
误区一:“认准某种食用油,无需更换”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系食品工程专业博士、科普文章作者云无心曾表示,从常见的几种食用油来看: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和花生油不饱和脂肪含量比动物油高,对心血管健康要好一些;动物油饱和脂肪含量高,对心血管健康不利;植物油中,粗榨橄榄油含有较多抗氧化剂,但如果经过高温加热或者是低等级的橄榄油,那就只有单不饱和脂肪高的优势;双低菜籽油是改良的菜籽油品种,有害成分硫苷和芥酸的含量低。
因此,最好是炒什么菜就搭配什么油,特别是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油,最好还是几种油交替搭配食用,否则得到的脂肪酸基本一样,起不到替换的健康作用。
误区二:“食用油无需控制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摄取量为25-30克,应当对每天的用油量适当控制,尽量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像一些血脂、体重正常的人总用油量应控制在每天不超过25克,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基本上各占一半。而老年人、血脂异常的人群、肥胖的人群、肥胖相关疾病的人群或者有肥胖家史的人群,他们每天每人的用油量要更低,甚至要降到20克。
误区三:“食用油在保质期就安全”
油的变质主要是氧化,跟许多因素有关,比如油的种类、精炼程度、抗氧化剂添加、光照、温度等等,无法简单地说多长时间。对于消费者来说,根据自己的使用量购买适宜的包装、买精炼油、避光低温保存,会有利于油的品质保持更长的时间。为了避免食用油存放过久,在选购食用油时要考虑家庭所需,随吃随买,存放时间最好不超过三个月。
怎样吃油最健康
理想状态下各种油交替食用是最好的,可以经常购买一些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多用调和油对身体也会有一定的好处。
烹调油的话,一般建议每人每天25-30克就可以了,大约满满的白瓷勺两三勺的样子。因为不吃油或吃油过少很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引发代谢紊乱、体质变差等。同时要尽量避免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