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县工商联积极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着力在组织引导上出实招,在精准帮扶上求实效,有力推动了全县“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向纵深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已有75家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资金扶持、订单生产、技能培训、劳务就业等多种形式,带动49个村(社区)、1.9万贫困人口增收。
一、坚持高位推进,层层压实责任。一是政治站位高。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重要讲话精神,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将“万企帮万村”行动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同部署、同落实,形成脱贫攻坚合力。二是组织领导强。县上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14个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各镇办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的通知》《柞水县深化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将“万企帮万村”工作作为企业、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全程跟踪帮扶效果。三是主体责任实。明确了镇办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通过县委、县政府与各镇办签定“军令状”,各镇办、村(社区)与帮扶企业签订“责任书”,确保责任有效落实,进一步推进企地相互配合、具体落实。
二、坚持精准发力,全面开展帮扶。一是强化产业带动。紧扣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和企业长足发展双赢目标,落实结对帮扶产业和项目,累计实施产业帮扶项目54个,落实产业帮扶资金3964万元,带动帮扶贫困人口1.7万人。5873户贫困群众通过三资入股、订单收购、劳动用工等形式与脱贫产业紧密联结,实现了产业到户和村级集体经济全覆盖。二是强化就业扶贫。引导帮扶企业对帮扶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全年发放工资604万元、帮扶贫困人数605人,企业技能帮扶资金投入131万元、帮扶贫困人数2573人。三是强化公益帮扶。引导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结对,对贫困人口开展捐资助学、生活救助等公益扶贫活动。全县组织非公企业和非公人士捐款捐物累计达到1027万元,受益贫困人数763人。县工商联还通过宁商协作,组织高淳区29家企业为33名贫困中学生每人每年提供助学金5000元,连续帮扶3年。
三、坚持示范引领,推动提质增效。一是抓示范创建。我们始终把创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示范村和示范企业作为深化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有效抓手,在每个镇办创建2个以上示范村和示范企业,全县已创建示范村10个、示范企业18个,以此带动更多民营企业参与精准帮扶行动。二是抓典型培育。围绕“培养典型、发现典型、推介典型”目标,采取普遍培养与重点打造相结合,高点起步,层级推进,培育了一批帮扶典型企业。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3+”模式为重点开展帮扶,其帮扶模式在全省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简报上刊载推广;柞水野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取土地流转挣租金、就业打工挣薪金和消费扶贫方式,带动贫困户140户580人年均增收7476元,其扶贫经验在省电视台“绝不掉队”栏目展播。三是抓经验提炼。引导企业参与各类评优树模活动,先后有盘龙、野森林等18家民营企业获得国省市县表彰,并积极推荐提炼总结企业帮扶新模式、新经验,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和广播电视、新媒体专栏宣传等形式,将先进经验在县内外推广交流,先后有2家民营示范企业的先进经验在省内外推广,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好评。
四、坚持健全机制,确保帮扶效果。一是建立帮扶对接机制。县上与49个贫困村建立了帮扶对接机制,建立由村(社区)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镇办包抓责任人、帮扶企业负责人参加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会议,协调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台账管理机制。制定台账管理办法,实行月报工作制度,村(社区)和帮扶企业都建立了帮扶工作记录册,加强帮扶信息的更新,确保资料翔实。三是建立督查考评机制。把“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纳入全县脱贫攻坚考评范围,制定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开展季度督查、半年点评和年终考评通报,以此推动此项工作落实落地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