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坚持以创建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为契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主增收能力,在调整结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整体脱贫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一、健全机制,筑牢科技扶贫网底。建成科技扶贫中、省、市、县四级联动组织体系,落实省动物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8名专家教授作为定点科技联络员,成立了由县长任主任的柞水县科技创新委员会,为全县9个镇办选优配齐9名分管科技的副镇长(副主任),为81个村(社区)委派了科技特派员,指导13个科技型企业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
二、规划先行,谋划科技扶贫蓝图。制定《柞水县“十三五”科技扶贫规划》《柞水县创建全国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设计产业扶持、企业带动、科技引领、基地示范、培训提升五大脱贫帮扶路径。推行“专家+企业+基地+贫困户”“电商平台+合作社+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扶贫方式,培育县级以上创新企业17家、拥有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8家、县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产品研发中心1个、农业专家大院4个。
三、三创引领,发挥科技扶贫作用。坚持科技与扶贫、人才与创新、产业与基地相结合,全力创建科技示范园、创新平台、示范基地,形成规模效应。引入白芨种苗繁育、柞水特色农业研发基地、秦巴山区食用菌优良菌种研发与示范推广4个项目。3000平方米的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柞水分中心投入使用,建成柞水食用菌科技示范小镇。
四、上下联动,构建科技扶贫网络。先后邀请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等专家来柞为柞水县中药产业发展和科技扶贫出谋划策。加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网络,协办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片区联络网管理工作会议,邀请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省内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对接科技需求,破解贫困县科技支撑能力问题。
五、项目带动,提升科技扶贫能力。积极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专项课题项目,通过2016年和2017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专项资金,实施中药最细粉、木耳技术研发等11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建成项目11个,取得重大技术突破5个,获得专利授权20余项,2018年申报了木耳菌包生产线等4个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和科技金融平台建设等10个省级科技创新项目,建成中药材种植基地18个,发展特色养殖15家,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8个,带动贫困人口就业1000余人,户均增收3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