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寺镇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充分调动全镇党员干部学习工作积极性,促使全镇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提高工作实效,主动将“两学一做”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全镇16个党支部和524名党员干部主动参与、认真履职、自加压力、狠抓落实。
坚持学做结合,发挥三个作用。一是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为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从精确识别到精确帮扶,从精确管理到精确操作,从确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到资金到户,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党员干部全程参与,为群众脱贫找法子、出点子,探路子。掌上村支部成员齐心协力,通过财政“一事一议”项目争取资金20万元,争取包扶单位县农村公路管理局资金13万元,将渔家湾水毁路段修葺完整。二是重点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采取“支部+专业合作社+基地+党员示范户”的模式,以党员致富带头人挑大梁担重担的形式,建立了菇香源食用菌、隆锦生态养殖、天海浪中药材种植等11个专业合作社和青岗白芨基地,通过中药材、良种核桃、生态养殖辐射带动当地贫困户发展产业,加快脱贫步伐。红安村支部书记欧阳泽海带头注册成立了天海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50亩,引进云南省世纪天元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到村开展示范种植,现已建成白芨育苗大棚18个,育白芨400万株,移栽种苗50万株。三是全面发挥群众的创业主体作用。采取政策宣传、示范引领、案例比照等多种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思想保守被动的局面。引导贫困户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大沙河村村民陈伟大学毕业后,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带动当地群众积极创业、共同致富,成立了菇香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运用“务工+参与管理”模式,吸纳16户贫困户加入。每位会员都参与了大棚管理,并协议如果贫困户所负责的大棚每棚香菇产量高于4000斤,高出部分每斤奖励0.5元,确保贫困户实现年收入9000元以上。
坚持立行立改,实现三个转变。将问题导向始终贯穿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党员形象有转变。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党性观念,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加强了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担当意识,能够率先垂范,一心扑在精准扶贫上,常走访、勤入户、善思考,拉近了同群众的距离,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切身感受到了党员干部才是自己真正的帮扶人、贴心人。二是干部作风有转变。全镇干部都能立足岗位,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业务工作相挂钩,做到统筹兼顾。致力于贫困户增收,致力于产业发展,致力于贫困户脱贫攻坚过程中实际困难、实际问题的解决,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推动脱贫攻坚。三是社会风气有转变。开展“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动,消除群众在扶贫路上等靠要的思想,鼓励群众的创业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