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政法委将脱贫攻坚作为“两学一做”实践的主战场,结合实际,主动作为,精准发力,采取“结对帮扶、综治帮扶、智力帮扶、资金帮扶、产业帮扶”五大举措,确保帮扶的龙潭村如期实现整村脱贫目标。
结对帮扶增信心。将脱贫攻坚当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及时成立由副书记任队长、610办主任任副队长、2名干部任队员的驻村工作队,单位每月听取一次情况汇报、进行一次研究部署、开展一次督导检查,工作队每月驻村20天以上,开展精神贯彻、规划制定、精准识别、建档立卡、产业培育、督促指导等工作;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单位职工全员参加攻坚战,15名干部职工按照“963”的标准共结对帮扶69户建卡贫困户,与每户签订承诺书,包扶干部每月至少4次深入贫困户宣传政策、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发展项目,带着真情、真心,做到真管、真帮,为村“两委会”开展扶贫和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添了力量,增加了信心。
综治帮扶优环境。坚持在村上每月集中开展一次平安法治宣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先后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宣传物品850份,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件,解决信访问题12件,排查整治治安、安全隐患17处,全村无治安案件、无刑事案件、无安全事故、无县以上上访。针对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多方筹措项目资金400余万元,实施了山、水、林、田、路、堤、居等综合治理工程,修建便民桥7座,硬化通组道路8.9公里,修复自来水管道2公里,修复加固河堤1900米、护坡挡墙3处,电改15户,建通信基站1座,硬化入户路、联户路和场地1.4万平方米,修建花坛1200延米,房屋涂白78户8000余平方米,改造农田110亩。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全村社会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智力帮扶刨穷根。将“智力扶贫”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有力推手,抓住“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机遇,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开展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同时采取召开会议、入户谈心、个别说教的方式广泛发动、深入动员、强化教育,激发和调动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贫困群众建立脱贫信心、消除“等、靠、要”的思想 ,树立靠自己行动摘掉“贫困帽”、过上好日子的良好意识。先后邀请农业、林业、就业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职中教师对贫困户就种植、养殖、劳务和经济林科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对群众常见的家畜病、经济林科管以及白芨、重楼等中药材种植等问题进行详细讲授和解答,提升了群众种植、养殖和劳务技能。先后召开以会代训会议16场次,开展专业技能培训5场次,入户交流谈心130人次。通过学习教育和培训,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脱贫动力不足、能力缺乏的问题。
资金帮扶解难题。坚持多方争取、统筹协调、有效使用好扶贫资金,专题召开贫困户大会,组织学习《柞水县“五个一批”脱贫攻坚措施和办法》,因地制宜确定中药材种植47户、食用菌种植20户、养殖业37户,共落实产业扶持资金41.6万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龙潭村生态、水土、气候等资源条件适宜种植、养殖、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先后引进陕西丰禾农业科技公司、陕西汇景实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昀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已投放项目资金达1180万元;做好金融扶持政策的宣传和发动工作,对贫困农户和涉农经济组织产业贷款深入调查摸底、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应贷尽贷,目前发放扶贫贴息贷款105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在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中的资金难题。
产业帮扶促增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和“产业到村、项目到户、精准到人”的要求,编制了《龙潭村“村、户、人”三位一体扶贫攻坚工作规划》,确定了中药材种植、冷水鱼养殖、土鸡黑猪等家禽散养、休闲农业项目、劳务输出五大脱贫主导产业,探索建立了“致富能人+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采取班子引领、党员示范和能人、企业、合作社带动的措施,实现“班子带一村,企业带一片,能人带一业,明白人带一户”的目标。目前,全村建立药材种植基地2个、食用茵栽植基地1个、五味籽科管基地1个、养殖基地1个,核桃建园科管500亩、板栗1000亩,贫困户种植猪苓3万平方米、重楼52亩、白芨30亩,养猪46头,养鸡3000只,劳务输出160人次,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为年底整枝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