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已仲秋,毒辣的太阳依然执着的直射着大地。沿着又陡又崎岖的荆棘小道艰难前行,约莫40分钟,终于到达山顶,汗水浸透衣衫。我们去走访住在这里的几户贫困户。
“如今的干部就是实在,这么大热的天,还来看我这老汉”。闻声而来的贫困户侯忠华快步上前,赶忙把我们迎进家里,又是搬櫈子又是倒水,一阵忙乎。稍息片刻,老人便指着墙上的“明白卡”侃侃而谈:“包我这户的干部,每次来,都非常热情,嘘寒问暖,解决困难,还给钱帮忙买猪仔。照理说,穷也好,富也好,那都是自己的事,如今国家政策好,还让你们这些城里人来这高山沟脑帮我们。我年纪大了,只要无病无灾,有吃有穿,咋都行,倒是苦了这位女同志,三番五次来看我,真是好人,比自家人都好,我很感激”。老人一席话,竟让我们语塞。是啊,淳朴的山里人,与人无争,与世无争,安贫乐道,那也是一种生活境界。
拐过一道湾,我们又来到侯忠友的家。道场嗮着木耳、天麻,还有土豆片、四季豆。房屋宽敞明亮,整齐干净,一看就知女主定是利落人。这一家,本来条件算不错,只因小女看病吃药花费太大,导致经济拮据,这次我们也是带着为他争取的大病救助金来的。“住在大山坡顶,条件有限,自从孩子有病以后,她爸就很少出门打工。靠山吃山吧,在家点了几十架木耳,种了有一亩多天麻,还有几十棵板栗树,还能凑合。谁家不想过上好日子,有你们的支持帮忙,我们就有靠山,再不自己加把劲,对不住人哪。”女主人如是说。她还坚持带我们去山脚边看了木耳和天麻。
又走访了几户,日落西山。回来的路上,不免思绪多多。“给我一个支点 ,我就能撬动地球。”扶贫路上,也许我们就是寻找“支点”的那个人。对于厚实的山里人来说,点滴的真情付出,都是动力和希望。